5月的深圳已上35度高温,空调一不小心就开通宵,早上起床嗓子冒烟,咽口水的时候左侧咽喉明显疼痛,还时不时咳嗽两声,我马上意识到空调的寒气已侵入体内,典型的外热内寒。
这个周五、周六每晚都提前微信Sherry师姐去四海公园打拳,Sherry师姐原先是我家邻居,她是16年6月开始在四海公园发现了70多岁的陈老爷子(陈师傅),我是16年10月被她带去见师傅便和太极结缘至今,我俩也因此结拜金兰,相互鼓励,相互切磋,相互监督,算算也快2年了,个中趣事无数,有空再补记。
意识到可能感染风寒,赶紧洗漱两下,换好衣服出发去公园。
今天Sherry比我早到,24、32拳都快打完,我抓紧压脚,师傅凑过说还是再做一套和他一样颜色的天蓝色衣服,陪他周日一起打拳,周六统一白色,周日统一天蓝色,我说可以,但要做短袖,太热了,师傅直摆手,他实在受不了一丁点儿对传统太极服的改造。
压完腿,赶上打40、42拳,42的音乐太美,总是觉得打起来动作也美美的,两套拳下来早已浑身湿透,牛奶丝质地的太极服夏天穿还是不透气,而且出了汗都贴在身上,还是刘师傅新作的那套白色衣服凉快,刘师傅是师傅认识10多年的太极服裁缝,师傅的衣服几乎都是刘师傅亲手制作。
师傅走过来又对我俩推荐做衣服的事,Sherry也坚持要做短袖,最终拗不过,变成1+1,1件藕色短袖+1件天蓝色长袖,天呐,我现在衣柜里已经有5套了,想起师傅家的衣柜满满都是太极服似乎也没那么夸张了,毕竟10多年的积累和真爱。
紧接着师傅带我们打了很久没有练习的56式,90%的动作还能记住,跟着师傅可以打下来,56式属于竞赛套路,今年我俩准备个人比赛报考,但很明显火候还远远不够,56是典型陈式动作,每个动作讲究欲扬先抑,明明向右,却先要向左划圈圈,这样才能起到蓄力的效果,打出去的拳才会刚劲有力又不失柔和,确实漂亮,当然前提还是要套路到位,否则惨不忍睹。
56一套下来6分半钟左右,节奏相比一般太极拳要快很多,有武术的竞技感,全套打完特别耗费体力,如果许久不练,偶尔打一次甚至会出现心慌、乏力,习练切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旦达到身体可以承受的程度,打起来自然也行云流水。
我俩都许久没练,自然生疏不少,精力大都放在套路上,也不会太运力,但即便如此,打完也还是上气不接下气,实汗、虚汗一起出来,这天气,坐在那儿都出汗,何况如此高强度运动。
打完56再打老架稍微轻松些,至少伴随那悠扬的伴奏节奏都慢下来好多,老架一路是今年新学套路,基于杨氏动作的一套经典拳,民间广为流传,全套74个动作,打完要10多分钟,如果沉下来打,实际上体力耗费更大,他更强调呼吸、内力,显然我们还没能体会到这些。
这个周六、周日分别打了1个半小时,嗓子已经不疼,看来寒气逼出来不少,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