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童年5
等到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整理卫生,把房间里院子里都仔细的打扫干净,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洗刷干净。各个房间门也要拿布仔细的擦过,弄好就可以贴春联了。
那时候春联没有如今的精美,也没有现在款式新颖,基本都是门神画,春联也用不着到集市上买,会有走街串巷的小贩蹬着三轮车挨家挨户的敲门。我们叫做“送春联”,钱还是要付的。
贴好了春联,接下来就是要到集市上买年货,小时候都是跟着爸妈到乡镇集市上买年货,到年底了,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的,本来就不宽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
街道两边摆满了货摊子,各式各样的年货都有。卖糖果的,卖水果蔬菜的,卖烟花爆竹的多的很。爸妈会买些蔬菜水果,几斤封好的糕点,还要买盘炮,几个散装比较大的炮,我们都叫做“大雷子”,也会给我买几盒擦炮,火绳子什么的。再来些瓜子糖果,荸荠菱角用来待客用的。如果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话,一般到下午两三点就结束了,都要回家准备年夜饭的
村子里很多养猪的人家,在过年前的几天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杀掉,猪肉一般都卖给村里人。等到了那一天,会找片空地挖个坑,放几块砖头在坑边,上面坐一口大锅,烧上水。请邻居帮忙到猪圈里逮猪,用一根绳子做个活扣放在地上,一人牵着绳子头,另一人去赶猪,只要猪的脚踏进地上的绳子扣里,拿绳子的人双手使劲猛的一拽,那猪立刻就被放倒在地,几个人七手八脚的一起上,将它抬到架子车上捆起来,然后拉到烧水的地方,直接在架子车上就把它解决了,然后会在猪腿上用刀划开一道口子,找个打气筒把猪吹的圆鼓鼓的, 然后几个人一起用力扔进大锅里退毛,一边往猪身上浇开水,一边用刷子把猪毛刷掉,处理干净之后便可以上案板卖了,每家都要来上几斤,我们这些小孩子只觉得热闹,在一旁看着。
这里还有件趣事,就是猪卖掉后,会剩下一些下水之类的,调皮的小孩会向主人家把猪膀胱要过来,用打气筒吹鼓,用绳子扎好口,扔在地上当球踢着玩。
还有被割下来的猪尾巴,大人们都说谁要是不小心舔了猪尾巴,就会得上不停流口水的毛病,当然这也没啥科学依据,纯粹是拿来逗我们这些孩子玩的。我的生日是腊月二十九,幸好不是年三十,因为有的年份没有腊月三十这天,所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否则的话那年连生日都没得过。
小时候的生日过得很简单,也没吃过什么生日蛋糕,都是妈妈给煮两个鸡蛋就当生日蛋糕了,还有就是过生日的那天,是千万不能和别人打架的,会带来坏运气我还记得,我堂叔每到我过生日的那天,总要让我到他家里去。堂叔有点厨师的基础,所以他会给我做点好吃的。堂叔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力气不小,看上去很干练。他的父母去世的都很早,有个姐姐嫁到几里外的村子,所以身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十几岁得时候就承担起了整个家,也吃了很多的苦。
他有个舅舅,也就是我的舅爷爷在县城里的一个家属院看大门,经常会有人丢一些破旧不用的东西,所以就让我堂叔拿回家,里面也会有很多小玩具什么的,堂叔就会把这些玩具送给我,所以我也经常去他家里玩。
过了生日就是年三十了,妈妈会在那天下午就早早的动手开始剁肉馅,把猪肉切成肉丝,里面在加上白菜,芹菜,粉条之类的。放在案板上用刀不停的剁,多一会就要翻一下接着剁。刀剁在案板上“当当当”的声音很是清脆。然后在加上各种佐料放在盆里调,还有个小窍门,就是在调肉馅的时候用一双筷子在盆里面不停的顺时针搅拌,越快越好。这样包出来的饺子会有灌汤包的效果。
和好面之后,就可以包饺子了,我们叫“包汤”。把面揉成条,拿刀切成一个个小块,先用手按扁了,撒上一层面粉,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有时候我看的觉得好玩,也想上去帮忙,但总是总是掌握不住技巧,擀的歪歪扭扭的。
包的时候手里拿一个饺子皮,用筷子夹一点肉馅放在中间,把饺子皮一对折,一只手从一头慢慢的捏上去,包好的饺子一圈圈的放在圆形的扁平锅盖上,很像人的耳朵。所以呢,我们那在每年的冬至那天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大人们说那天不吃饺子是要被冻掉耳朵的。
不仅要包出常见的样子,还要包一些我们称为“元宝”的饺子,就是把普通包好的饺子两头捏到一起,放在锅盖的中间,外面要用普通的围起来。还有个传统就是要找出一枚一角的硬币,洗干净了和肉馅一起包进一个元宝饺子里。谁要是吃到,就会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
门口总是会横放一根木棍的,是为了不要让“元宝”自己跑掉,想想都觉得有趣。
年三十的晚上吃完晚饭,外面的炮竹声不绝于耳,小孩子们喜欢去捡那些没有响的炮,凡事听到谁家的炮声响的久一些,立马一群小孩子飞快的朝那家跑去,等到炮竹放完了,便会一拥而上,在地上摸索起来。
每次我也都能捡到几个,装进口袋里。在外面玩的久了,夜也深了,有的家长便会出来叫自己的孩子回家,大家也就各自散了。回到家里,在关门之前呢要先放三个“关门炮,就是之前在集市上买的比较粗的“大雷子”。这种炮放起来很响,点着后要赶紧捂住耳朵,尽量离远一些。虽然如此,威力还是很大,窗户上的玻璃能明显看到晃动。到了这个时候也基本不会在睡觉了,很快新年就要来了。
等到了夜里十一点半,妈妈就开始往锅里添水,然后坐在灶膛前的小板凳上,抓起一把松软的柴火点着了送进灶膛里,开始烧水。爸爸将买的大盘鞭炮拆开,一圈圈的铺在地上。
等到十二点整得时候,厨房里的妈妈将饺子下到锅里,然后通知爸爸一声,“点炮!”
“霹雳吧啦”“霹雳吧啦”。
整个村子这时都沸腾起来了,炮竹的声音一波高过一波,有的声音很急很密,有的声音不急不慢,很有节奏,一个接着一个响,这样的都是买的手工鞭炮,大概一个有食指粗细,多的有两三百个用线编起来,很像一串挂起来的辣椒。虽然数量没有普通鞭炮多,但是声音特响,很容易就听出来了。妈妈把热气腾腾盛好的饺子端进屋里,一家人围着桌子有说有笑的。外面的鞭炮声仍然一阵阵的响起,新年,就这样到来了。
那是多么令人怀念的场景啊,虽然如今的生活比那个时候好了很多,过年的方法也更丰富了,但我总
觉得如今的年味逐渐变得淡了,很多习俗都没了踪影,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生活,那些纷繁复杂的传统
习俗逐渐被淘汰,留下的大多也没了当初的味道。过年,在现在人的眼里无非就是又长了一岁而已。
不管怎样,年的故事还仍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