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治疗是灵性和心理学的整合,就必须先描述这两个领域的整体架构。
一、灵性层面——永恒哲学的灵性架构
二、心理学层面——传统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第一大势力:行为主义学派
第二大势力:精神分析主义
第三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四大势力:超个人心理学
01.第一大势力:行为主义学派
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从18世纪末期的巴甫洛夫开始,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界数千个老鼠实验达到最兴盛的时期。行为主义的焦点在于科学上可观察的现象,也就是学习和行为。
行为主义两大著名的临床产物就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两者都带来某些重要的治疗进展。例如:行为治疗是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是行为主义对心灵的观点非常有局限性,因为它只研究外在可观察的现象。
再后来,认知治疗开始检视思考如何影响感受,因为它把思考视为内在的行为(也就是人如何对自己说话在,或是“自我对话”)
行为主义的转化模式:行为主义的观念最接近灵性的语言,因为它把痛苦归因于所接受的条件作用,人学习(或形成条件反射)以错误和非理性的方式来感知、思考、对情境做出反应,从而产生负面的感受、抑郁、焦虑和痛苦。
行为模式对不良条件反射的因应之道,就是强调以新的学习克服旧有的学习。灵性体系强调脱离所有条件反射,而行为主义不认为有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只认为最多能得到新而较好的,具有较大的适应力和弹性。
02.第二大势力:精神分析主义
虽然行为主义上有许多人类学习上的发现,但建立第一张心灵内在地图的却是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开启了人类对灵性的深远认知,它是最早又持久的深度心理学,也就是说,除了意识之外,它还探讨潜意识。
梦是有意义的,许多感受和冲动对生活的影响是不受理性和意识“自我”控制的,我们都有潜意识的防御以抗拒这些感受。
不过,所有的天才都是时代的产物,弗洛伊德也不例外。比如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正流行于弗洛伊德的时代。许多19世纪初期的科学隐喻也深埋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
古典精神分析有时被称为冲突模式,因为其理论包括许多互相冲突的心理力量:冲动与防御、心与身、自我与社会、迈向成熟与退休的不同力量、本我与超我、性欲和攻击,都是互相冲突的力量。心灵被视为战场,心理冲突则是内心世界的主要特征。
弗洛伊德曾说,精神分析的目标是把神经质的痛苦减轻成一般的不快乐。
精神分析的转化模式:精神分析开创的深度心理学,加上继之而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同意灵性体系的观点,认为潜意识就是问题所在,但用不同的语言描述这个过程。
精神分析的隐喻主要集中在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创伤,人在幼年受到伤害,适应力受到损伤,无法使创伤得到疗愈。
防御的隐喻进一步强化创伤的隐喻,为了适应创伤的痛苦,人会保护自己,把痛苦推走。所以防御机制(比如压抑和否认),是用来描述人如何处理创伤的痛苦,也就是转移注意力,不去意识痛苦。
父母由于自身的创伤,无法处理小孩的创伤;小孩需要保持自己在家庭系统里的位置,于是压抑自己的感受和痛苦,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意识不到这些感受和痛苦了。
孩子长大后形成长期紧绷的身体姿势,不断重复类似事件,以致成人后仍然以幼时的防卫姿态生活。内心的压抑和其他逃避的防御机制,就成为内在分裂、心灵痛苦和冲突的来源。
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回忆、重新经验、释放和处理旧时的伤口以得到疗愈。
深度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看清当前的痛苦是旧时创伤模式的重演:重新联结到旧时的伤害,加以感受,然后表达儿时无法感受或表达的部分。对旧时的创伤有更彻底的感受,并以不同的方式和创伤共处,用语言表达这种经验,于是开始复原。
旧时创伤再度进入意识的过程,需要移除原有的防御。通过心理治疗,抗拒开始减轻,使人重新拥有那些丧失的感受、冲动和经验。
通过完整的自我表达,重新承认这些丧失的能量,于是内在的破碎和分裂得以痊愈,伴随着自我觉察和较大的能量(因为能量不再为了让自我的一大部分躲藏在潜意识中而消耗),自我以崭新的面貌浮现。
除了上述的创伤隐喻和对抗创伤的防御外,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还有另一个隐喻:创伤和试图么处理痛苦的防御使自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导致自我结构的缺陷或断裂。这种有缺陷的自我结构使人以假我(防御结构)与他人建立关系,剥夺了健康的活力、自我价值感和真诚亲密的能力。所以,自体心理学的主要隐喻就是结构的缺陷和虚假或防御的自我结构。
这种隐喻把人类问题定位成不稳定或不适当的自我结构,对应之道就是建立新的自我结构。也就是说,通过治疗过程,揭露并处理创伤,去除防御或虚假的结构,让核心的自我得以浮现。
在治疗关系中,就需要通过情感转移,重新推动停滞的发展,重新激发受挫的发展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旧有的自我模式进入发展的过程,经过修改、精炼而发展出新的自我结构。
在这种模式中,自我的疗愈和成长不只是重新拥有失去的部分,更需要逐渐发展新的结构,使之得以充分的展现。在这种过程中,自我得以凝聚、有弹性、更能亲密、提升自我价值感,并能体认自己的使命或“核心计划”。
以上均摘抄于《超个人心理学》,好多语言自己体验过,但不能完整的表述,所以就摘的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