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完李雪的《走出剧情》,算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读物,一口气读完,摘录了一些深受启发的段落,做了一些精简,算是读书笔记。
1. 不要纠结于母亲为什么会跟婴儿失去联结、不能感知到婴儿的真实需求,这样的事情会不断发生,关键是母亲要能够走出一个人的世界,然后再去感受婴儿,修复联结,关心如何修复联结,这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两个人之间有了误会不要紧,失去联结也不要紧,只要能够再次去听、去看见真实的对方,一起努力修复,关系就会改善。
2. 当对方没有请求我们给予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要忍住,不要着急去解决对方的情绪和困扰,而是倾听对方,给对方一点空间。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基本上就能够避免侵犯别人的界限,以及“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3. 两性关系,又叫亲密关系。为什么是亲密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义务关系?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亲密感。有亲密感,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是两种结果,出轨或离婚。
亲密是什么?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
4. 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关系越趋近死亡。付出感必然伴随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两个人的心离得越远。
如果你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那就需要仔细地觉察一下,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5. 在婚姻中,彼此不能交流情感感受,一方像黑洞一样总是毫无反应,或者不断评判、否定、攻击对方的情感需求,这是世上最亏本的事情,因为亏掉的是人的生命力,是人对幸福的感受力。所以,婚姻不能碰触的底线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在一起真的不开心。
6. 一旦我们不再向一个爱无能的人索爱,不再向外寻求自己的生命支柱,那么内在的力量就会逐渐回归,热情、创造力、感受力会在我们身上复苏,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有自尊和自由去创造真正温暖有回应的关系。
7. 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硬是要上升到对与错的评判,当然就会演变成一场“战争”。很多夫妻一辈子都在为无数的小事分对错,争个你死我活,证明“我是对的”似乎比两人的感情还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乎自己的正确,远远胜过在乎真实的关系和活生生的感受,那么他的心理发育水平注定无法建立滋养的亲密关系。
如果一段关系总让你觉得自己是错的,让你越来越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那么这肯定不是好的关系。好的关系,不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而是无论自身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它都不会让你感觉自己不好,两个人可以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8. “给孩子爱和自由”,不仅是为孩子好,更重要的在于放过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就等于给自己建造了一座监狱。在这座监狱里,孩子不得自由,我们也失去自由。
9. 评判无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正面意义,只会加重自己内心的分裂和痛苦。因为当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可能舒服,自己也不可能轻松愉悦。更何况,我们看到的情景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只有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全部的存在,才会明白每个人、每个当下的行为选择都是有原因的。在全部的真相面前,所有的评判都会消失。当然,我们有时无法看到全部的真相,但至少可以在评判的念头升起时,觉察自己内在的分裂和恐惧。对别人少一些评判,也是放过自己。
10. 很多人都有无法专注读一本书的经历,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本书的能量场让你不舒服,你的身体抗拒它。这时只需要换一本书就好了。第二,读书其实是一个把意识拉回当下的过程,需要静心专注,如果内心有像黑洞一般强烈的不存在感,时时刻刻无意识地焦虑,读书的过程就会让人感到痛苦,因为意识总在试图跑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一边感受呼吸一边读,读得慢一点儿,不要勉强自己一下子读得又快又多。
11. 美好的关系就像抛能量球,两个人一次又一次地抛出自己的情感渴望,期待被对方默契地接住,偶尔失手,球落地了也不要紧,捡起来继续抛就好,通过一次次发出信号和接收信号,联结得以不断增强,双方都感受到关系的滋养,幸福就这样产生了。
12. 值得你珍惜的朋友,一定真心希望你越来越好,不会持续地把“你不行”的剧情投射到你身上,让你总感觉能量低沉、被卡住。在那样的关系中,对方潜意识里的目的可能并非为你好,而是希望你承接他内在的负能量投射,让你扮演他内心戏中的一个角色而已。
13. 什么是百分之百的自我负责?指的是我不再要求任何人为我的痛苦做出改变,我直接去为自己的幸福做事情。
14. 造成拖延有一种情况:潜意识里不想做这件事,但意识上又觉得应该做,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背后的抗拒。
还有可能的心理成因,那就是脆弱的全能自恋——如果自己不去做一件事情,就可以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就会存有幻想“要是我去做的话,一定能够完美地完成”。只有真正去做,才会发现自己能力欠缺,现实的挫折会打碎人们完美自恋的想象。有的人之所以拖延着不敢开始做事,不敢碰触真实的世界,是因为害怕自己完美自恋的想象被打破。
15. 学会用一句话安慰自己:苟且地活着吧,就算有一大堆的麻烦解决不了,我也配活着,不完美的人生也不是一点滋味都没有,只要肯放过自己,承认自己的局限,不完美的人生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16. 标签之下,无人自由。我们需要时常留意,自己和孩子有没有被贴标签?这些标签会形成自我认知的催眠,让我们的人生只能沿着固定轨迹轮回,而错失更丰盛的人生体验。试着走出标签定义的人生轨迹,全然地活出任何面相,体验任何体验,都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