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乡一级梯次配备各年龄段干部的思考

在领导班子中,干部的年龄阶段各有特色,年轻干部普遍学历较高、知识结构较完善,但工作经验有所欠缺,富有激情、朝气,但定力不足,创新思维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分析辨别能力缺乏。中年干部做事成熟稳健,勇于开拓,但有时工作瞻前顾后,常常抱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老年干部领导经验、实践经验、社会资源等丰富,但又容易被经验所惑,创新思维不强,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只有配备具有层次性的“老中青”梯次领导班子,才能珠联璧合。既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的老同志对“传帮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充满朝气和干劲儿的青年同志是不可或缺的导师和宝贵财富。

善用系统工具,建立数据结构模型。一是利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扎实建立多元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学历结构)的部门、乡镇领导班子数据分析模型,清晰明了掌握部门、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数据,指导改善领导班子配备。二是坚持把梯次配备思路融入日常,结合领导班子调整建立常态化准备机制。利用公务员管理系统建立“60后”、“70后”、“80后”、“90后”干部储备库,防止急用现找、拔苗助长。

坚持分析研判,注重老中青搭配。统筹配置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取己之长补彼之短,持续健全完善领导班子配备常态化研判机制,通过平时掌握、民主测评、干部考察、领导班子换届回头看等多种方式,逐一分析掌握全县部门、乡镇领导班子履职尽责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业绩表现。统筹考虑乡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来源结构、经历结构等方面因素,以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实际出发,调整领导班子成员。

强调正向激励,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一是使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为担当尽责、实绩突出的中青年干部,处事稳重、群众公认度高尚处于“高峰余热期”的老干部解决职级待遇问题。通过发挥年轻干部的激情活力来带动中老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用中年干部的沉稳练达带领年轻干部积极开拓、积累经验,用老年干部的丰富经验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为中青年干部的工作掌好舵。二是使用好民主推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工作,推荐出表现较好和较差的干部,综合运用民主推荐结果,提拔使用干部,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发现识别储备积极上进、可塑性强、有培养潜力的干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做到长远谋划,保持班子稳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形成超前谋划、落在当下的制度性安排。从宏观上看,要着眼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对年轻干部需求情况进行前瞻性思考,拓宽视野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战略性储备;从微观上看,要按照年轻干部常态化配备比例要求,层层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级各单位领导班子结构、岗位空缺、年轻干部储备等进行分析研判,搞好需求测算,及时做好调整补充。整体功能强的班子大多数在年龄结构上形成梯次配备、梯度推进、老中青相结合,如果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是一个变数,它将随着班子成员年龄的自然增长而增大。如果要求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是个常数,那就意味着领导班子要经常更替,并不利于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