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节气与气节29

文化随笔||节气与气节29

中医学气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古代哲学的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气升降聚散运动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对中医学的气是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概念的形成,气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等理论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但中医学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具体的气,是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精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中医学的气理论有其固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而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医学的气概念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是有严格区别的。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因此,《内经》中多次提到精与气的转化关系,其对精与气的区分较先秦哲学中的概念更为明确。

温病条辩气分证——温热病的化热阶段。以发热不恶寒,舌苔转黄为特点。多从卫分证转来,或由伏热内发。气分以中焦阳明为主,也包括肺、胃、脾、胆、大肠等脏腑。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或湿热交困于中焦,胸闷脘满、舌苔腻滞;或热毒壅盛,或邪传少阳等均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古人仰观星斗俯察地脉,遂悟得一个“气”字,其幽微玄妙,竟贯穿了宇宙创生、生命流转乃至精神脊梁的全部奥秘。王充《论衡》所言“天地气合,万物自生”,道破了造化玄机;张载《正蒙》更以“太虚不能无气,气聚而为万物”勾勒出气化宇宙的壮阔图景。这至精至微、运行不息之气,正是宇宙大化与人身小天地间最深沉的纽带。

节气者,乃天地之气在四时轮回中昭然若揭的呼吸与脉动。当大寒节气凛然君临,其酷寒绝非仅止于冰霜的肆虐,实为天地之气在张载所言“不能不聚”的宇宙律令下,一种极致凝敛的庄严形态。此“聚”,乃宇宙之气在时间刻度上的精妙沉淀,是万物蛰伏、以待春雷的深沉蓄势。节气流转,恰如太虚之气在时空琴弦上奏响的宏伟乐章,其寒暑交替、阴阳消息,无不是气之升降聚散在人间投下的清晰刻痕。

此气化之理,在人身小天地中更显精微深邃。中医学视人体为气的华美凝聚与不息流转,其气概念虽受惠于古代哲学的滋养,却早已从宇宙本原的宏大叙事中抽身,凝练为体内具体运行的精微物质。尤为关键者,是中医对“精”与“气”做出了清晰的界定与转化——人始生于父母之精,此乃生命之基;而“精化为气”,此气方成为推动呼吸心跳、温煦四肢百骸、抵御外邪侵袭的活性能量。原气如大地深泉,营气似滋养溪流,卫气若无形甲胄,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生命之河的奔涌。

节气之寒威,如同天道为人体气机设置的严峻考场。大寒时节,天地之气凝敛固藏,人体之卫气亦当如忠诚将士,聚守于腠理之间,强化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卫外之能。此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真谛——顺应节气,使内在之气聚散有度、升降得宜,正是以人身小宇宙呼应天地大气象的生存智慧。若节气失序,寒暖乖戾,则人身气机必遭扰乱。犹如温病条辨所警示的“气分证”,当温热之邪突破卫分,侵入气机层面,便可见高热烦渴、气粗咳喘或腹满便结诸症。此时气之“亢”或“郁”,非仅是机能之乱,更是生命能量在邪扰下升降失序、聚散失常的危象。节气之寒,正是天地以严酷之手,催逼着人体内精微之气的深度凝聚与有序流转。

节气是天地之气在时间轴上的庄严脉动,而人之“气节”,则是宇宙浩气在精神高地的璀璨结晶。当文天祥身陷囹圄,于大寒般的酷烈境遇中高歌“天地有正气”,其胸中奔涌的岂止是呼吸之气?那正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是太虚正气在人类灵魂深处的高度凝聚与不屈显化。节气之寒以其“聚”势封藏万物以待春发,而人之气节,正是以心志为熔炉,在命运的风刀霜剑中,将精诚之“精”冶炼为沛然莫御之“气”,铸成一副精神的不朽骨架。气节之“节”,既呼应着节气流转之“节”,更象征着一种在精神层面不可退却的界限与坚守。

节气与气节,一属天行,一归人心,却在“气”的宏大谱系中相映生辉。节气是宇宙之气在四时中的显化与律动,气节则是人类以心志呼应宇宙气韵,将生命之精淬炼为精神之气的壮举。如同精与气在人体内微妙转化、共同维系生命,节气所彰显的天地气机与气节所昭示的人文精神,亦在永恒流转中相互滋养,共同支撑起宇宙间生生不息的大道。

故曰:天地以气运四时,铸就寒暑轮回之节;人以精诚养浩气,挺立千秋不磨之节。节气之变,如命运浮沉,或凛冽如大寒;而气节之光,终将如暗夜北辰,照破时空,证明那由精化气、由气铸节的精神火焰,足以辉映太虚,亘古长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