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爸爸发现你对金钱的观念有偏差。你以嘲笑的口吻评论同学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认为宣扬工作的价值、工作的快乐都是洗脑,认为工作不就是为了工资嘛。你认为有钱就能解决目前的你所面临的问题,不用为节省租费而每天花费近3个多小时奔波在上下班路上;不用为了节省旅费而花费心思选择出行方式和住宿等等,从而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钱的问题。
虽然我一再强调正确的金钱观,不幸你还是不能正确理解。爸爸认为就你目前的处境,很容易但并不是必然促成错误的金钱观,关键还是自己的认识问题。
世间的事不能简化为金钱,金钱似乎能摆平太多的事,但还有太多的事金钱解决不了。金钱不能解决一个人的人生困惑,金钱不能拉高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金钱不能让一个人逻辑严密,金钱不能提高一个人的智慧,也不能提高一个人审美,金钱解决不了一个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问题。在当下,你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困顿到必须金钱第一的程度,毕竟父母为你有一些积累。爸爸当年到城里时一无所有,但从来没有把金钱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
爸爸并不贬斥金钱,也不认为有钱人就一定没有精神高度。我说的是追求金钱、物质,但绝不崇拜金钱、物质。追求金钱、物质,但绝对不要懈怠精神追求。不要等到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时,心灵的荒芜已无法收拾。
精神追求,追求什么?古人提出从“孔颜乐处”入手,看先贤怎么追求,怎么对待人生。爸爸只教你常读书,自然会分辨出应该要什么。
爸爸给你说过“借境修心”。同租阿姨的孙子来了,吵闹得让人心烦,这就是“境”。觉得自己受到干扰,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心生厌恶和怨愤,并准备理论一番,这是一种思维。体谅阿姨的处境,儿子出了车祸,自己无法去照料,要上班还要带孙子,很不容易,给一份体谅,给一份关爱,这也是一种思维。只是一句关心的询问,一次贴心的交流,你就积攒了福气;进一步逗逗小孩,把孩子的吵闹视为一种生气(生活气息、生命气息),这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的原声,锅碗瓢盆、孩子吵闹,不就是生活?心中自然生出耐烦。不要说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别人的孩子就不行。仁者爱人,爱己及人,推人及物,这才是爱心。城市里有许多人,能爱自己的宠物却不能爱邻居的小孩,只有自爱实际上是自私,爸爸不希望你这样。尝试着爱邻居、爱他人。爱是阳光,给别人一份关爱,自己得一份快乐。不要说自己已经累成了狗,哪有心思!都不容易中,更要理解,想想阿姨容易吗?当你改变思维,接纳现实,甚至珍惜现实,你立马已经收到一份福报——心静,而不再厌恨。修心修行,是实践,是当下,不是停留在字面上。爸爸是唯物论者,但佛家的许多东西是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要受用。
“劝人出世易,事到临头难。”唯其难,才叫修行。学习如逆水行舟,叫修学;自私、自爱是本性,要逆本性而爱他人,所以叫修行。
顺便说一下洁癖和完美主义,均是不好的倾向。我愿你生活上有条理但不要堕入洁癖,人事上追求完美但不要堕入强迫症。逆着本身的洁癖和完美主义倾向,培养耐烦,追求和光同尘,这都是修行。
修己而不责人,不要因为别人的不到之处,锱铢必报,而拉低了自己。“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时刻提醒自己言语平和、行为莫过激,许多的祸事就是因为言行过激所致。遇到任何事首先保持理智,不要急躁,不要慌乱。宽以待人,吃亏是福,这不是高台劝化,而是因为人生实证才流传。
爸爸最怕你自以为是,认为爸爸的话迂,对爸爸的说教嗤之以鼻。爸爸说的这个理,是历代先达的总结,不要认为时代变了,这些道理没用了。爸爸自己的体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认识,经过一圈,又回到祖宗那里,这时才感觉到古人的话中,以前不经心放过的每一个字都包含深义、不容忽略,都是生活的沉积,是生命的沉淀。
信行信行,不信就谈不到行,正信是关键。你很可能暂时理解不了,也不信,但你要尝试着去理解、去实行。有主见是优点,但固执己见,不尝试就是毛病,在吃饭上,在交友上,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注意“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人生的道理要自己思考、比较、实践、总结,这样所得才是自己的,不断积累,最终达到人生通透。
父字
201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