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盐豆子芝麻茶

                  熊佳林                                 

小时候跟着外婆走村串户,走上屋、到下屋,家家都能呷上一碗碗的姜盐豆子芝麻茶。走了几户人家,肚子就吃得饱饱地。泡茶的过程繁琐又有趣,炒豆子、炸芝麻、擂姜汁、摇罐子等环节都有讲究:首先是炒豆子,田塍上新收上来的青皮豆去了壳,颗颗大而结实,圆润饱满甘甜,还带着田野里青草的气息,青皮豆像顽皮的娃娃,在一个铁皮的小盘里蹦来蹦去,寂静的堂屋里时不时意外地传出“砰砰”炸裂的声音,炸得差不多了,满屋都是甜熟的豆香。现炒的芝麻就更香了,白白的芝麻粒在小盘里跳得更快更轻盈,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过一轮火后就变成了淡淡的焦黄色,这样现炒的豆子芝麻才香脆松酥,来一次客,主人就炒一次;来十次,主人就不厌其烦地炒十次。芝麻豆子都炒好后,就可以开始泡茶了。茶叶最好是用乡下粗柴木炭熏出来的,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息,与姜盐味相得益彰。这个泡茶,还得有两样独有的粗陶器皿,均出产于本地的土窑,一是黄油罐,一是姜沙钵。黄油罐看起来尖嘴细腰圆肚,侧边有一个弯把手,模样并不好看。姜沙钵是一种圆锥形的瓦碟,内壁密布横向密齿状的细纹。烧水的时候,一边就可以拿洗好的鲜姜在姜沙钵里擂姜汁,水开之后,便将炒好的豆子芝麻和茶叶一齐放进黄油罐里,再洒一小勺细盐,用滚烫的开水一沏。

茶沏好了,接下来是开始筛茶,筛茶也是有一定的技巧。要按水平的方向均衡地晃动罐子,使罐子里的茶叶豆子芝麻盐充分搅拌均匀,筛出的时候加快速度,使得它们能同悬浮在水面上泛起,从尖嘴处倾出,一同倒在茶碗里。筛好茶后,主人估摸着按客人多少,摇动瓦罐,准確地分到每位客人一碗,按长幼顺序分别端上。筛过第一轮后,主人还会留心观察,看谁先喝完马上又筛上第二碗,如此循环。这个时候客人往往略作推辞,主人却殷勤执意要再敬,几轮下来,客人早就吃得肚子浑圆,抵得上一餐饭了。

小时候吃这种茶真是困难重重,水面上漂浮着一层香芝麻,倒是很快可以吃到。但是茶水太烫,又不能大口地解喝,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小孩子之间还听到有趣的事是,根据芝麻的走向,能判断你家会不会来客:要是芝麻在水面分成不同方向的两路,就表示今天会来客;要是只有一个走向,就不会有人来。于是每次喝茶前,我都要留意看一下芝麻。水面的芝麻吃完后,碗底的豆子就只能隔着一大碗水遥遥相望,等到水喝完了,沉下来的豆子芝麻却又怎么捞也捞不上来。这时我学着别人轻敲碗底,敲重了也不行,芝麻豆子会跳出来滚到地上去,要轻轻地看着一步步敲到沉积物快到杯口的时候,再去吃,吃完了再敲。有时候小孩也没有耐心等那一大碗水喝完,大人也往往把自己碗里的水喝得差不多的时候,直接递给小孩,让他吃碗底厚厚的一层芝麻豆子。当你敲完碗底仰头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主人马上端着瓦罐凑上前,邀你再吃上一杯。从前的人都古道心肠,还记得外婆老是捂着碗口,拼命说:“呷饱了,呷饱了!”的情景,一晃好多年都过去了。那些热衷于在灶边忙着泡茶待客的老人,要不作古了,要不已是垂垂老矣。

其实最好的姜盐豆子芝麻茶是在这样的场景里:应当在一间冬天乡下的土屋,屋外呼呼地刮着湿冷的寒风,屋里暖暖地。梁上挂满了一串串天长日久熏得黑油油的腊肉腊鱼,显得主人这个冬天丰厚富足。土屋中央有一堆烧得正旺的柴火,那柴火的上方,有一只从房梁上垂下来的老吊壶,那吊壶也是熏得黑乎乎的,可能用了好几十年。在柴火的舔舐中,壶里的井水烧开了,发出长长的鸣笛声。水开后把吊壶收上去一些,就着熊熊炭火,把豆子芝麻分别在一只长柄小铁盘里翻滚几下,很快就炒熟了。老黄姜在姜沙钵里擂出了层层姜丝汁,滚烫的开水先倒入一只黄油罐里,再倒出来一些冲洗姜沙钵,再倒回罐里,姜的味道就溶入了茶水里。如此在黄油罐和茶杯之间,开水来回冲倒几次混合均匀,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姜盐豆子芝麻茶就端到了你的面前。每一个步骤都不曾省略,这样泡出来的茶最为新鲜香浓,满满都是主人朴拙的诚意。

姜盐豆子芝麻茶,是只有湖南汨罗、湘阴一带才有风俗。到了邻县便不同,比如平江,在茶中放几粒花椒,茶水冲开便掺杂了一股奇特的香辣味,花椒有驱寒之效,或也与当地山中盛产花椒有关。姜盐入茶自古便有,唐代薛能有《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北宋苏辙《煎茶诗》里说:俚人茗饮无不好,盐酪椒姜夸满口。著名的吃货苏轼有诗《和蒋夔寄茶》云: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可见当时姜盐煮茶已经很常见。颠沛流离漂零不定的生活,让人摒弃了对精细茶香精美茶具的追求,粗粝的姜与盐煮入茶中,如一件裹身的粗布棉衣,放弃了装饰与风雅,更多的是为了御寒防病,在最质朴的依存中图个安身立命。至于姜盐豆子芝麻茶为何只流传于这湘北一隅,便源于另外一个故事:相传南宋绍兴三年,杨幺被推举为农民领袖,率兵二十万,活跃在洞庭湖地区,陆耕水战。绍兴五年,岳飞被朝廷任命来来此镇压杨幺的农民起义军,不料岳家军都是中原人,来到南方后不服当地水土,不久便一个个腹胀肚泻,厌食乏力,士气低落。岳飞不仅骁勇善战,也精通医术,他寻思湘北潮湿瘴气易入体,姜盐有治痢之效,加上本地的青皮豆芝麻,香浓饱腹,于是吩咐伙头军天天煎熬姜盐豆子芝麻茶让将领士兵们喝,果然不久大家逐渐恢复体能。喝姜盐豆子芝麻茶的习俗由此传开,在洞庭之南的这一方落地生根。

那时再穷苦的人家都不缺一碗茶,乡里缺少点心零食果腹解馋的日子,一碗碗姜盐豆子芝麻茶是实用的:一是驱散体内入侵的湿冷寒气,二是混饱肚子,一碗接一碗,传递着乡邻之间那份温暖实在的情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