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他是个兼职作家,偶尔写专栏和短篇小说,暂且称他为小C;前几天见到小C,精神有些萎靡,好像受了打击一般。
他在这个城市没有什么朋友,至多约几个同事一块喝喝酒,吹吹牛皮。
就在十天以前,他找到我,让我给他看好家,他要远行一周的时间采风,有些神秘兮兮。他之前也经常一个人出去采风,我也没往心里去,没想到前天见到他的样子我差点没认出来。
他这个人比较爱干净,平时都是梳理的整整齐齐,但现在却胡子拉碴,头发也乱糟糟的,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小C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其实是采风回来,他足足睡了两天两夜的觉,眼睛一睁就跑来找我了,虽然脸色不好看,但眼睛熠熠生辉,有些急切的想要一股脑的说给我听他经历的事情。
我点了一壶茶,半杯茶水下肚,小C娓娓道来……
小C十天前接到一家媒体的约稿,要求他写一篇关于偏门行业的文章,正好他的同学刚入职省城的疗养院,他决定去那里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素材。
省城北依平原,南靠群山,疗养院就在南部山区的向阳处,这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但小C的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吸引他来的是同学的一句话:这个疗养院收治的病人以精神病患者为主,其实就是以前的精神病院。
小C感觉他来对了!精神病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是他需要的东西。
第一天
有同学的引荐,出乎意料的顺利。
从医师口中得知,入院的病人分很多种,症状各异,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无法根据每个人的症状进行细分管理,只能大体分为有攻击和自杀倾向的病人和无暴力危险的病人两大类,通过病区进行隔离。
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随着阶段性的好转或恶化,也会随时转移病区。
小C问:是不是和电视里一样,精神病院都有防卫严密的重症区?
医师淡淡一笑:绝大多数病人和正常人区别不大,症状较轻,有攻击性的病人还是少数。
小C有些失望,疗养院和市里的医院区别并不是很大,他也没看到奇形怪状的病人,和想象中差距太大!
他想住一晚第二天就回市里,和医师的访谈让他觉得并没有料可挖。
第二天
小C找到同学,表达了他的想法,若没有可用的素材他只好回去了。
同学翻了一下病例:我给你介绍个病人,应该会有收获。
他说的这个病人在疗养院已经住了十几年,甚至比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待的时间都要长,这个老头很有趣,一般隔几个月院里都要定期对病人进行会诊评估,已经好几次对老头评定结果为康复,但他拒绝出院。
由于老人无儿无女,但住院费又从不欠费,所以院里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好安排他在一病区,那里是疗养区。
小C的职业敏感告诉他这个老头有故事!
他重新燃起了兴趣,连忙问老头的详细信息。
同学把病例递给他:这上面都是档案信息,不全面。你若想采访他,我建议找他的主治医师陈医生问问,他应该会告诉你有用的信息。
小C找到陈医生,陈医生年龄不大,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但听说他做事极其严谨。
听到小C的来意,陈医生皱着眉头思考半晌,许久才开口:徐商这个病人确实是个很好的研究案例,但我有些观点和会诊的观点不是很一致,你要不要听下?
小C认真的点点。
你知道徐商之前是从事什么行业吗?
小C看了看手中的病例,销售公司总经理?
他入院的时候是一个人来的,自称是销售公司总经理,但据我们了解,徐商是从事传销,而且是组织体系里层级比较高的那种,陈医生看着病例说道。
刚入院我们做精神评估,他并没有很严重的问题,只是有些抑郁症的症状,焦躁,失眠等等……这几年,他的症状明显减轻,所以几次会诊都被评级为康复,陈医生接着说。
说到这里,陈医生喝了口水,扶了扶眼镜:但是,我认为这个病人极其危险!他的问题并不是抑郁症,甚至我都怀疑抑郁症的那些症状是他故意表现出来给我们看的。原先他在三病区,三病区都是抑郁症、轻度精神分裂等病人,自从他去到三病区,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病情都急剧恶化!
现在我们又把他安排到一病区,一病区几乎都是正常人疗养,但是,近期一病区的病人开始出现精神不稳定的迹象……我认为徐商更深层的精神问题是精神操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对其他人的精神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可院里并不认可我的观点,他们觉得那都是偶然,我资历太浅,也没有确实的证据,只好独自研究这一类特殊的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突破,你可以和他谈谈,也许对我有些帮助。
那我可以直接采访他对吗?小C心里没来由的一阵害怕。
当然,徐商并没有任何暴力倾向,甚至,你会觉得他……怎么说呢……比较和蔼可亲。唯一注意一点,不论他说什么你都不要信,记录下来就行!陈医生一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