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81

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81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教育工作中最令人痛心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个教师工作了几年离开学校以后,没有一个人怀着感激的心情追忆他,他也没有在人们心里留下任何痕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 4 卷,第 768 页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一个平庸的教师经历的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当孩子们离开他的时候,很快就把他遗忘了。“没有一个人怀着感激的心情追忆他,他也没有在人们心里留下任何痕迹”。因为血缘的关系和共同生活的缘故,一个平庸的父母虽然不可能被孩子真正遗忘,但他们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处于怎样的地位,其实也会大不相同。好的父母就是好的教师。他们给孩子的影响往往远远大于教师,不仅因为他们在孩子人生最初的时期施加了最关键的影响,更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成长的榜样,滋润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啊!

当苏霍姆林斯基沉重地描绘出教育者离去后被遗忘的荒凉图景——“没有一个人怀着感激的心情追忆他,他也没有在人们心里留下任何痕迹”——那画面如同粉笔灰落定后空寂教室里久久回荡的叹息,令人心颤。职业教师的身影尚能被时光无情抹去,身为父母者又如何?血缘的纽带固然能免于被彻底遗忘的厄运,但若沦为平庸,其在孩子心灵版图上所占据的位置,也不过是一道模糊黯淡的印记,如同书页边缘被岁月无意磨损的墨痕。

血缘是父母教育的根基,却绝非抵御“平庸”侵蚀的护身符。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其深度与广度,远非职业教师所能企及。孩子生命最初的土壤由父母亲手耕耘,那幼小纯净的心灵宛如待绘的白绢,父母的言行举止便是最初的落墨,为其人生底色打下无法磨灭的烙印。职业教师只能在孩子生命长河的某一段支流上泛舟指引,而父母则如同源头的活水,以不息的生命之流滋养着整条长河的走向。

真正的教育精髓,在于这无声的“活教材”。优秀的父母不仅是言传的导师,更是身教的鲜活典范——他们自身的存在状态,就是孩子眼前日日展开的无字之书。诚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处世之道、言行之范,恰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复一日的濡染浸润中,悄然构筑起孩子精神世界的基石。

曾遇一少年,待人温厚有礼,行事执着笃定。后来方知,他父亲每日清晨专注读书的身影,母亲对邻里困境时伸出的温暖援手,早已如阳光雨露般融入他的生命年轮——这些无声的“活教材”,塑造了他灵魂深处的脊梁。这正印证了《礼记·大学》中的真谛:“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父母的“教”,其精髓并非依赖技巧,而是自身生命状态的自然流淌与映照。

苏霍姆林斯基笔下“被遗忘”的悲哀,其解药正在于“共同成长”。若父母固守权威,仅视孩子为被动塑造的对象,亲子关系便如单向车道,终将通向情感的荒漠。唯有放下“教育者”的姿态,怀抱“学习者”的谦卑,父母方能与孩子架起双向滋养的心桥。在陪伴孩子探索世界的旅程中,父母亦能重新发现生命的惊奇与可能——我们与孩子共读、共历挫折、共探未知,彼此成为对方生命课堂里的同窗与益友。当父母自身持续焕发求知与成长的光芒,孩子心中自然升腾起追随的渴望,此乃教育艺术的至高境界。

在人类教育的宏大叙事里,职业教师的身影或许会被时光的长河冲淡,但父母的印记,注定镌刻在孩子灵魂的深处,成为无法磨灭的生命密码。这印记的深浅明暗,恰由父母自身生命的高度与温度所铸就。教育最深沉的奥秘即在于此:父母自身的存在状态,便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最持久、最生动的教科书。

平庸的父母或许仅完成了生理性的血脉延续,而卓越的父母则赋予孩子灵魂性的精神血脉。当父母的生命如灯塔般坚定地闪耀着自我成长的光芒,孩子的心田便自然萌生感激与追随的藤蔓——这藤蔓终将穿越时间之河,在彼此的生命中缠绕共生,成为超越遗忘的不朽风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