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心学必诵课

以下是阳明学心友必读必背的家训,学规,咏良知诗,大学原文,可常读常背牢记于心。                               


九  王阳明家训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

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今译|

孩子们啊;请听教诲:勤奋读书,须要孝悌。为人谦恭,遵守礼仪。节制饮食,戒除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性,不要斗气。不指责人,反求诸己。能忍让人,乃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做人好坏,全在心地。心善则善,心恶则恶。人如果实,心似果蒂。果蒂若坏,果实落地。我教你的,全在这里。你要听记,切勿轻弃。

 

   

   但愿温恭直谅之友来此讲学论道,示以孝友谦和之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以教训我子弟,使毋陷于非僻。不愿狂懆惰慢之徒,来此博弈饮酒,长傲饰非,导以骄奢淫荡之事,诱以贪财黩货之谋;冥顽无耻,扇惑鼓动,以益我子弟之不肖。呜呼!由前之说,是谓良士;由后之说,是谓凶人。我子弟苟远良士而近凶人,是谓逆子,戒之戒之!嘉靖丁亥八月,将有两广之行,书此以戒我弟,并以告夫士友之辱临于斯者,请一览教之。

 

  

  只希望温良、恭谨、正直、诚信的朋友来这里讲学,言谈举止要孝敬师长、友爱兄弟、谦虚谨慎、平和待人;道德和功业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发现什么过失要互相劝诫,用这样的言行来教育我家子弟,以免他们走上邪路。不希望狂躁不安和懈怠涣散的人来这里赌博饮酒,滋长骄傲和掩饰过错,诱导我家子弟做那些放纵奢侈和荒淫无度的事,阴谋哄骗我家子弟学习唯利是图和暴殄天物;如此愚昧顽固、不知羞耻,惯于煽动教唆的人,只会增加我家子弟的不良品行。

 

 

“九声四气歌法”传唱的《咏良知》等,直指“心之本体”,此心学心法所在,当经常咏唱。“九声四气歌法”由低到高可分三个层次:

1,吟诵歌咏表演(需整容定气,清朗声音,心气平和,金声玉振);

2,调气(春夏秋冬四季往复循环,春为阴之阳生,夏为阳之阳,秋为阳之阴生,冬为阴之阴。通过颅腔、胸腔、腹腔三个部位发声,贬人肌骨,达到“收天下之春而藏之肺腑”之功);

3,调心(安定内心、强大内心、纾解抑郁)。

“九声”为平、舒、折、悠、发、扬、串、叹、振。九声音调分别如下:

1,平者,其声平,不高不下也;2,舒者,渐入于舒畅;

3,折者,其声曲折;4,悠者,其声悠长;

5,发、扬二声,其音高亢;6,串者,两音相串;

7,叹者,声如慨叹;8,振者,振起之意。

“四气”为春夏秋冬四气(见附录)。游日升《臆見彙考 卷三》记载的“陽明坐功”有论及四气 :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四季常呼脾化食,依此法行相火平。

 

“九声四气歌法”有四十八字诀:

一,金声玉振,整容定气;声音清朗,节调均审。

二,氤氲开合,四气回旋;浸肌浃髓,收春一身。

三,气韵内转,归根关元;妙哉亥子,学音贯穿。

 

九声四气《咏良知》歌仪(据稽山书院)如下:

歌生六人鱼贯升堂,至圣像前排班鞠躬,平身立定,一生出班,立圣像右,唱云《咏良知》。击鼓五声,击钟三声,乃歌。歌毕,击罄三声(出班生归班),鞠躬,平身,卷班下。

 

王阳明于稽山书院最常用“九声四气歌法”吟唱的诗歌有如下数篇:               

平舒折悠平折悠发扬折悠平折串;串串平舒折悠叹平舒折悠振折悠

 

 

十一 《咏良知四首》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十二《示诸生三首》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

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长安有路极分明,何事幽人旷不行?

遂使蓁茅成间塞,尽教麋鹿自纵横。

徒闻绝境劳悬想,指与迷途却浪惊。

冒险甘投蛇虺窟,颠崖堕壑竟亡生。

 

十三《答人问良知二首》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

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

 

《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覓神仙。

 

十五《良知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十六《大学》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谛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呜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僻焉,之其所贱恶而僻焉,之其所畏敬而僻焉,之其所哀矜而僻焉,之其所傲惰而僻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背。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後;所恶于後,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僻,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屏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布衣客(有缘人可在公众号净心斋笔录找到我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八 泰州阳明学功夫论简介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师从阳明先生,泰州学派的淮南格物说由心斋先生所创立。...
    净心斋阅读 681评论 0 0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张贤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
    沉默的网虫01阅读 4,014评论 0 1
  • 一 功夫在自明其心 大凡天下之事,岂能恒住于善恶之分,是非之断?所谓善恶是非只是见于一时,辨于一事耳。万物化育,生...
    净心斋阅读 41评论 0 0
  • 三儒家文化中什么叫做“仁”? 儒学是仁学,是成人之学。单从文本经典来讲,孔夫子的回答是“仁者爱人也”,他说仁就是爱...
    净心斋阅读 31评论 0 0
  • 四 圣人只是无我 “圣人只是无我”,用心学的说法:“无我”,天理就显了,良知就明了;有我,天理就隐了,良知就昧了。...
    净心斋阅读 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