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面临这样的囧境吗?在男女关系或者家庭生活中,你是最操心,最用情的那一个,同时也是“最惨”的那一个。明明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时常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也不会有谁真正在乎自己的感受。自己所有的付出别人好像都看不见,自己的需求别人也不会回应。这种绝望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
1、抱怨和指责掩盖了“真实需求”
我有一个朋友,她觉得老公每天下班回家,除了会打游戏,其他都不愿意做,不愿意帮娃洗衣服,不愿意整理放假,即使是周末在家休息,也不愿意参与到家里的事情。对于自己的需求大部分时候都是拒绝。
偶尔朋友聚在一起,就会变成了一个抱怨和指责的大会,她说自己有多么的不容易和委屈。我们鼓励让她跟自己的老公说出自己的需求。
朋友说:我表达了很多遍了,没用。我能有什么办法。或者我说了,半天没有反应,我还不如自己来呢。
我们都觉得这个男的确实讨厌,可是看看朋友是怎么表达需求的呢?
“你看,我这个周末收拾了家,洗了所有的衣服,熨了衬衫,还做了午饭晚饭,你难道就不可以把厨房里的碗洗了吗。。。。。”
“不可以!”
她永远都会得到这个答案,接下来的事情,继续争吵,最后还得自己把所有的事情做了,然后沉浸在自怜自艾当中,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女人,怎么找了这样一个男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应该不会有其他可能,或者她放弃了说自己的需求,抱定对这个男人的绝望继续生活。
她确实表达了,表达了很多,可以她不是直接说自己的需求。可以这种看似委婉的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往往是被拒绝的最快的。
她说了很多跟需求不相关的抱怨和指责,真实的需求已经包裹在这些抱怨中看不见了。
2 直接表达需求,被认为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我们社会文化,并不鼓励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需求是别扭的,不好意思的,甚至还被贴上自私的标签。
在咨询中遇到很多的来访者,都有类似的经历,小夏在小时候,吃饭很少说自己想吃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她父母工作很忙,家里也还有弟弟,也许是生活的艰难吧,总觉得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不好的事情,要么觉得自己自私,要么觉得觉得自己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甚至觉得说出自己的需求是可耻的,愧对父母。总之,不要提意见,也不要说出需求,那就是最好的表现。
即使再想要,也不要开口。哪怕开口,也不要直接说。
慢慢的,你自己也不认可自己的需求,甚至看不到自己的需要。
在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中:主动提出需求,不管是想要别人的帮助,还是需要拥抱,需要安慰,都是主动跟别人亲近,寻求安抚的表现。
不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不要跟别人要安抚。
我们的需求就像躲在幕布后面的公主,总期待这有一天王子来离开这块幕布。总等待着别人能够主动做某事,让我们感觉安全,感觉被满足。。。然而,never,这个人永远也不会来。因为他并不知道。
文中的朋友不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带着抱怨指责的方式,表达着某种期待。这个期待让人觉得:“你都做了这么多,既然你行,那还需要我干啥”。所以,非但得不到理解,反而得到的是拒绝。
3 我们之所以不直接表达需求,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满足
我们不会对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产生恐惧,往往是对那些自己不能把握的。比如你的心理需求,不敢正视,更不敢表达,是因为我们内心并不相信它真的可以被满足。
从小到大,我们有太多没有被满足的经验,让我们开始相信,自己是不值得拥有。所以,很多人就报着这个信念活在抱怨和绝望中。
但是需求并不会消失,一定会经过各种“包装”改头换面出来,那就变味了,甚至都看不到了。
比如,我们需要先说说自己做了些什么,看起来自己已经付出,才能够有资格微弱的附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需求,仿佛这才是值得的。为本来合理的需求找一个“虚幻”的理由而已,其实你并不是真的在指责丈夫。这样的做法真是小心翼翼,又卑微到了泥土里。而换回来都是不理解,可不是委屈死了。
4、“提需求”无罪,你值得被满足
不要主动寻求安抚,仿佛戴在我们头上的一个紧箍咒,让我们变得无意识的习惯不直接说想法,绕来绕去,都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合理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一点都不可耻;会表达,会爱自己,能信任关系,相信自己“值得”满足,是滋养自己、滋养关系最好的良药了。
少说:我做了什么什么。。。你能不能(你就不能)。。?
换成:老公(各种昵称),我今天累了,我想先休息一下,你帮我把厨房里的碗洗了,好不好?(各种语气情境请自行脑补)
如果直接说出你的真实需求,你会更容易被满足,不管是被自己,还是被爱人。
因为你本来就值得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