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已通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学生背景
E同学,15岁初三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习技巧不足。E同学初一成绩尚可,初二开始下滑,到了初三基本跟不上,自觉很难东山再起。
随着学习成绩的逐渐下滑,E同学对自己开始逐渐失望,不断地自我否定,导致放弃学习,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此外,学业上不断受挫,让E同学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网络,开始通过网络与社交软件做起小生意,暗地里自寻出路。
2.认知偏差。尽管家庭环境和谐,但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表现拘谨、不自然,自认为除了亲情之外,其他东西都不重要;自我认知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理解,但对未来发展没有目标方向。
入学前对于自己未来职业选择并没有清晰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由于对自己不自信,对于有想法的事情也不敢坚持,具体表现出来的便是学习没目标,没动力。
3.自信心不足。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很少直视他人眼睛,沟通过程会尽可能回避眼神交流,表面上的满不在乎,是对自己严重不自信的掩饰。
4.情绪困扰。随着中考临近,自己成绩的逐渐下滑,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和未来的没有方向。E同学内在本能性的基本焦虑开始发挥作用,入校后心理测试结果同样显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业压力较大,存在轻度焦虑。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E同学对于学习本身并不排斥,但是觉得学习没有太大意义,缺乏学习动力与学习目标,加上学习压力太大导致的厌学。
其次,当自己消极对待学习,成绩逐渐下滑的同时,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也开始变多,这种消极行为便得到了强化,进一步的消极面对,时间长了,很多知识点也变得不清楚,学习起来困难程度加深。另外,他做起微商以后,得到了实质性利益,因此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网络上。
综合以上,E同学采用消极学习行为可以获得多方受益,一方面是外在的实质性收益,一方面是内在需求,在认知里降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E同学内在自我的客体关系形成过程存在问题,他觉得父母只在意学习,那么在学习成绩不好这个事件中,更难受的一定是他们。因此选择敷衍学习这种自我损害的方式,一方面回避现实压力,一方面暗地里反抗父母。
对于学习存在畏难与无力,在学习上表现出严重的自信心不足是阻碍其正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原因。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妈妈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治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3.建构学生力量感
4.抗挫折训练
5.情绪控制训练
6.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调整历程
1、通过心理疏导,树立学习目标,改善焦虑情绪。
首先,心理咨询课程通过不断刺激E同学思考学习的意义,以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从学习目标,兴趣,以及动力等不同方面逐步引导,帮助E同学改善对于学习的消极负性认识。
并结合E同学能够获得现有实际收益的微商活动作为引导,想要有更多的收益、更高质的人脉网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是需要更专业化的学习,以此引导E同学提高学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另外,由于中考在即,E同学情绪略显焦虑,失眠问题相较之前略有严重,针对此问题,通过放松训练,以提高E同学睡眠质量,保证课堂效果。
2、清晰学习动力、消除学习焦虑、重建学习信心。
学业上的成就感逐渐丧失,使学生转而投入网络中,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业不断受挫,投入网络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
降低学业畏难情绪,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最后,再将这种效能感泛化至多个学科上面,取得学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1、找准定位,预设合理的期望值(学生现有学业基础较差,首先根据最近发展区,制定适当的阶段性目标。)
2、拒绝攀比,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3、寻找触发低情绪的诱因,跳出情绪困境
4、利用培养兴趣的方法激发好奇心,从而建立新的动机(培养情操的事情,可以提高的求知、审美能力,例如读书、书法等)
5、培养孩子成就感(做一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成功、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
3、通过行为训练,增强环境适应性。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友爱同学,相互帮助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成良好遵纪习惯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后期反馈
1、E同学核心问题并非网瘾,网络需求量大仅是对于现实不能满足需求的逃避与补充,因此,核心问题解决后,该问题也会随之消退;
2、树立了学习目标,也明白了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从敷衍学习到愿意为了目标努力学习;
3、随着学习目标的清晰与不断落实,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逐渐变得自信,积极,活跃,愿意与人交往。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1、客观对待网络。拓展E同学兴趣范围,巩固现有效果,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防止缺乏朋友或为了跟同伴有共同的爱好,再从网络中寻找;
2、培养自我价值感。发现E同学优势,建立自尊感;同时,拓展E同学兴趣范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从多个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而非在一个点上失去竞争力就丧失自我价值感,以此巩固现有效果;
3、理解与肯定。E同学能够清楚认识自己当前学业水平,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认识,还需家长在一定的指导下多一些支持。尤其对E同学自身想法,多一些理解与肯定,个体在被肯定与被尊重的心理环境下,才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
4、亲子关系方面。父母双方都必须做出调整,父亲的赞美与肯定对于男孩子男子气概,以及责任意识的养成有深远影响。日常观察中能够发现,E同学内在还是有一定担当,只是没有能量或者机会将之表现出来。
同时,母亲需要适当的放手,給与孩子自我成长的探索机会,允许其作为男性角色去承担一些家庭责任。E同学能够清楚认识自己当前学业水平,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认识,还需家长多一些指导与支持。
【end】
【家长思考题】
1. 您的孩子有案例中类似的情况吗?
2. 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或上述原因分析中,你中了几点?)
3. 您觉得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
4. 您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吗?如果没有,可以有哪些求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