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他是韩国的公子,出身贵族。其法家思想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法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韩非先生,您出生的那个时代,对您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呀?
韩非:兄弟啊,我生在那战国末期,真是乱成了一锅粥!天天都在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到处都是硝烟弥漫,血流成河。就因为这样乱糟糟的世道,我心里就一直琢磨着,到底咋样才能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不再被别人欺负。就像我常说的那句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要是被严格执行,国家就能强大;要是法律被轻视,国家就会弱小。我就是一心想让国家强大,所以才一直努力思考和探索。
我:那您早年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经历是怎样的?
韩非:我家里条件还算不错,能接触到不少书籍。可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啊,我总觉得太陈旧,不够实用。所以我就到处搜罗各种书籍来看,不管是哪家哪派的学说,我都想弄个明白。就好比那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就想着先把自己的头脑武装得厉害些,才能有本事去实现我的理想。
我:您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思想家的影响?
韩非:老子、庄子他们的学说我都有研究过。不过,我最佩服的还是商鞅和申不害。商鞅推行的那套严格的法治,让国家变得有秩序;申不害那套驾驭臣子的手段,也特别精妙。就像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把他们的长处融合起来,为我所用,形成一套更有效的治国方略。
我:您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关键的挫折或转机?
韩非:我给我们韩国的国王出了不少好主意,可他就是不听啊,把我给郁闷得不行。但这也未必全是坏事,正因为他不重视我的想法,反倒逼着我静下心来,一门心思地埋头写书。我就想着,就算国王不听,说不定以后还有其他人能看到我的见解,认可我的想法呢。这就应了那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时候看似倒霉的事,说不定后面还藏着转机。
我:韩非先生,您著书立说的动机和过程是怎样的?
韩非: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就想把我琢磨出来的能让国家变好变强大的办法告诉所有人。可这过程啊,那叫一个艰辛!我是白天想、晚上写,写完了觉得不满意又改,改了还不满意就接着改。真应了那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管有多难,我都一直坚持,总算是写出了一些自己觉得还算有点价值的东西。
我:您出使秦国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韩非:秦国那时候气势汹汹地要攻打韩国,我们国王没办法,就让我去秦国说说情。谁能想到,李斯那家伙因为嫉妒我,在秦王跟前说了一堆我的坏话。结果我就倒了大霉,真是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心这东西,太难捉摸了,我真是防不胜防。
我:韩非先生,您与李斯之间的关系对您的命运产生了何种影响?
韩非:我俩本来是同窗好友,一起求学的日子也还算不错。可谁能想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完全不顾往日的情谊,竟然背后给我使绊子,把我害成这样。真是应了那句 “人心隔肚皮”,我是怎么也没想到,曾经的同窗会变得这么无情无义。
我:您的学说在韩国得到了怎样的对待?
韩非:国王根本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对我的那些主张完全不理睬。他就这么昏庸糊涂,韩国能不亡国吗?我早就说过 “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他就是不听我的劝告,等到亡国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从您的著作可以看出您具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
韩非:我看问题向来直截了当,不喜欢拐弯抹角。我觉得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得靠明确的规矩和有效的手段,不能光讲情面。我这人呢,一旦认准了一件事,那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谁说都不好使。就像那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我:您在面对政治斗争时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和策略?
韩非:政治这摊浑水啊,实在是太复杂、太凶险了。我已经尽量小心谨慎,可还是躲不过那些暗地里的算计。真是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谁会在背后给你一刀,防不胜防啊。
我:您对于自己学说的坚持反映了您怎样的个性?
韩非:我一直坚信我的学说能够拯救国家,让它走向富强。不管别人怎么质疑、怎么反对,我都绝不会动摇。就像那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金钱、地位、权势都别想让我改变主意。
我:您对待权力和名利的看法是怎样的?
韩非:权力这东西,必须用在正地方,用来做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事。至于名利,那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我根本不在乎。就像俗话说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可我不一样,我追求的是让国家实实在在地富强起来,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我:当您的学说在韩国不被重视时,您是如何应对的?
韩非:我能有啥办法?国王不听,我也不能强迫他。那就继续写呗,把我的想法更清楚、更完整地写下来。我始终相信 “酒香不怕巷子深。” 只要我的学说有价值,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和重视的。
我:面对秦国的邀请,您为何决定前往?
韩非:秦国邀请我,我觉得这是个机会,说不定我的学说能在秦国得到应用,发挥作用。所以我就想,哪怕有风险,也要去试试。正所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冒险怎么能有机会实现我的理想呢?
我:在秦国,您在李斯和嬴政之间是如何自处的?
韩非:我就想踏踏实实地给秦王出谋划策,让秦国变得更好。可李斯那家伙老是从中作梗,给我找麻烦。我真是有苦说不出,就像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种无奈和憋屈,真是没法形容。
我:当面临生死抉择时,您的内心想法可能是什么?
韩非:我心里那叫一个不甘心啊!我的学说还没来得及被广泛应用,还没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但没办法,既然到了这一步,死我也不怕。就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只希望我的学说能被后人记住,能对国家和百姓有帮助,那我死也值了。
我:韩非先生,您 “法”“术”“势” 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韩非:简单跟你说吧,法就是大家都得遵守的规矩,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谁都不能例外;术就是君王用来管理和控制臣子的手段和方法;势就是君王的权威和地位,要有足够的威严让大家都服从。这三样缺一不可,配合好了,国家才能井井有条,不会乱套。就像我说的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律不能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就像墨线不能弯曲去迁就弯曲的木材一样。
我:您的法治思想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法治观念有何异同?
韩非:我这套法治思想啊,特别严格,一点都不手软。跟儒家提倡的仁政、墨家主张的兼爱完全不一样。不过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天下太平,只是走的路、用的办法不一样。就好比 “条条大路通罗马。” 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只是选择的道路不同。
我:您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产生了哪些影响?
韩非:后来的不少朝代啊,多多少少都采用了我的一些办法,比如管理官员的手段啊,制定法律和规矩这些方面。这就像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算是开了个头,后面的人在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您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具有怎样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韩非:我不说那些虚头巴脑、不切实际的东西,就看现实中的人性和社会现象。我发现人都是有私心的,不能光靠道德说教,就得靠明确的规矩和严格的法律来约束。这和以前那些思想家的想法很不一样,我算是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勇敢地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
我:后世学者对您及其思想的评价主要有哪些观点?
韩非:有夸我的,说我的思想很实用、很深刻;也有骂我的,说我手段太狠、太残酷。不过没关系,我做这些又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夸我,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就像那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我:您的思想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是如何被解读和运用的?
韩非:不同的时代情况不一样,所以对我的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也各有不同。反正就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怎么合适怎么来。这就像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得随机应变,不能生搬硬套。
我:从现代视角来看,您的思想有哪些局限性和可取之处?
韩非:我那时候的一些手段确实可能过于严厉了点。但法治这个大方向肯定是没错的,得有规矩,大家都遵守。这就叫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好的部分留下来,不好的就扔掉。
我:韩非先生,您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韩非:我嘛,就算是在思想领域开了一个头,后面还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接着思考、接着探索。正所谓 “长江后浪推前浪。” 我相信未来会有更优秀的思想出现,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