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东汉书法大家张芝被誉为”草圣"。他是今草字体的鼻祖。
为方便他们习文练字,父亲张奂便府邸了一个大水池,池旁安置着石桌、石凳,让张芝兄弟临池学书。张芝有了练书法的好去处,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都呆在水池边,不到十天他就要写坏一支新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好几块墨。家里刚织好准备做衣服的白布也被他顺手用来练字了,写完后在池水中漂洗晾干再练,一直要到实在分不清经纬时,才肯让下人拿去染色做衣。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家的池水变成了墨黑色,无论怎么换水都无法恢复清澈,被称为张芝墨池,后人称书法为“临池”,也即来源于此。
张芝的父亲张奂是东汉的大将,也是一个常胜将军,那时草原民族一听到张奂名字就不敢来犯或是直接投降。三国故事开篇人物董卓就是张奂的部下,早年间随张奂一起抗击匈奴。张奂是儒学大家,弟子不计其数,也因此曾受东汉朝廷重用,但却因东汉末年的宦官之乱而受到牵连,又因董卓所做所为与董卓闹疆。巧合的是,董卓被杀的同年,张奂也去世了。
张氏父子一家正应了那个成语“将门虎子”。他们的故事也是无数中华儿女故事的缩影。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英雄。无论是在主体的民族汉族之中,还是在广大其他民族同胞之中,都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同时,他们也是百姓的一员,也与百姓一样,被父母养育,食人间烟火,所以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
声明:张芝练字故事部分引用自网络 作者:黄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