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看完《西游伏妖篇》,就一直想写写关于星爷的一些感受。奈何工作太多,一直拖到了今日。
老实说,打从《美人鱼》开始,便已对周星星同学的期待开始减少了。并不见得是故事越来越不好,而是星星的无厘头式表演后继无人。星爷的作品都打上了深深的周氏烙印。每个人都可以讲出星爷的对白,却没有一个人能浮夸的让人不尴尬。
伏妖的画面很美,特效很好。可是对白老了,笑声少了。当尴尬的儿歌三百首想起,也只有一生所爱的前奏让人望而兴叹。
而最大的落差是,主角不再是周星驰了。
若说忘不了,排在脑海中第一位的画面就是尹天仇给小姐们上课时尴尬的强调“其实我是一个演员”。那时候,我以为这个可笑的苦逼会一直演下去,哪怕片量少也无所谓。
从《射雕》里的宋兵甲到《功夫》里的绝世高手,就是关于我对星爷的演员印象的开始到完结。
最初为什么会喜欢周星驰?
说出来好简单,因为在那个没有蓝猫没有喜羊羊没有熊大光头强的年代。我从唐老鸭米老鼠系列、兔八哥系列、猫和老鼠系列的动画片走来,突然看到电视里有个人从表情到肢体都好像个动画人物啊,那么夸张、那么好笑。所以,便一爱不可收拾。但是,作为非专业影评甚至非专业观众,我从来也没深度思考过电影的意义。我只知道,这个人的表演我好喜欢看。(后来看变相怪杰的时候,还曾一度认为外国这个叫金凯瑞的家伙居然学星爷,哈哈哈)。
可若是说只喜欢有周星驰出演的影片,为什么不是从《西游降魔篇》开始期待减少呢?可能,这大概要归功于玄奘这个角色吧。看片儿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在不断模拟,如果这个场景是星爷亲自来演该有多好啊。处于对星爷归来的幻想,让我还保持着一份期待。
终归,成也周氏情节,败也周氏情节。
唐伯虎唱红烧鸡翅膀的时候为什么就好笑?玄奘唱儿歌三百首的时候为什么就尴尬呢?可能,仅仅就是因为那个玄奘不是周星驰吧。
段小姐的一生所爱,说来,从歌词到唱功,差原版一个光年都不为过;孙猴子教段小姐跳舞,总觉得也透露着蜜汁尴尬;就连被热炒的空虚公子的四大美女,难道真的不跳戏吗?
至于《美人女》和《伏妖篇》,真的不想说了,他们和好片之间只差了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叫周星驰。
再强调一遍,作为一名非专业影评甚至非专业观众,我不是在否定演员的演技。而是,感觉这些演员的表演风格与周氏风格一点都不契合,强行靠拢只呈现出了满屏的尴尬。
可能,他们还差了一个达叔,差了一个肥聪,差了一个酱爆,差了一套来自老港的配角和龙套。
当年曾以为张卫健能继承周星驰的衣钵,奈何几部电视剧火完了就销声匿迹。
喜剧之王,不求万年永存,但真的就一世而亡了吗?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希望你有一天暂时放下导演,制片,星辉董事长等等所有身份,再当一次演员周星驰。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的星爷带着他的御用配音,哪怕不脚踏七色彩云也成,你只要归来就好。
我多么希望,我还你的电影票,是你来主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