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以“种一亩会开花的语文田”作为语文开启课,主要达到三个目的:
1. 通过绘本《花婆婆》感悟"让世界更美好"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期待。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目标+措施)。
3. 让学生初步建立语文学习与生活美感的联结,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出示ai创作图片,故事引入
首先出示封面,是一大片花朵的图片,那是我利用ai创作的图画。图片上,各类五颜六色的花朵娇艳欲滴,栩栩如生。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田的中间,放了一根木色的条凳,凳子上有一本打开的书,书的旁边放了一盆含苞欲放的花。
跟孩子们讲我是如何利用ai创作图画的故事。和孩子们聊,当工具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人能与工具区别就在于创造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语文,学习语言来创造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绘本共读:聚焦"承诺与行动"
老师讲绘本故事《花婆婆》,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倾听:1.花婆婆一生完成了哪三个目标?2.你觉得花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3.什么是“让世界更美好的事”呢?这样的长时段倾听,训练的不仅是倾听能力,也正好训练学生们的静心本领。
学生听完绘本后,讨论三个问题的实录如下:
生1:首先,我觉得花婆婆完成了交朋友、买房子和让世界更美好三个任务。我觉得花婆婆是一个美丽又善良,快活的人。她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又回到海边,种了很多花,兑现了她答应爷爷要做的三件事。这里”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指的就是她种下了很多花,把世界打扮得更加漂亮。
师:四年级下册对语文的要求比上学期提高了。你们发现了吗?第一,现在回答问题不再是一句话、一个词,而是一大段话。第二,答的内容很有条理了。第三,每个观点后面都跟上了理由,也就是我们说的有观点有论据。所以他完美呈现了四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去回答问题。掌声送给她,感谢他为我们做了这样好的榜样。
(老师及时反馈学生的表达,长长的,有条理,论点有清晰的论据。其他同学对其鼓掌)
师:现在这三个问题,可能有些问题答案相同,就不用说了,有不同答案的同学站起来就说。
生2:第一个目标是环游世界。第二个目标是在海边买房子。第三个是让世界更美好。我觉得花婆婆是一个勤思考、不肯放弃、坚持不懈的人。他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
生3:第一是他去全球各地旅游,第二是旅游了很多地方后去海边定居,第三是在定居的地方种下了很多花,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我觉得花婆婆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为种花可以让周围的绿化变得更好,我觉得“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吃大餐呀,看电影啊,去帮助他人啊等等
师:他现在开始联系我们身边的小事谈思考,引发出我们更多思考:是啊,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就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呢?
生4:他完成了三个目标第一个是周游世界...我觉得花婆婆,是一个牺牲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花婆婆本身是不愿意去做的,是她的爷爷让她去做的。
师:花婆婆种花,的确做出了共性,不过她并没有牺牲自己,而是她背上有伤,做事会遇到困难。他出去散步撒花种子,背上的伤好了,他的身体变健康了,生活也变得更美好了,是吧?我这里稍稍做了一个补充。
(老师对学生的优点及时作出表扬,对于学生表达过程中有误的地方,也及时反馈纠正。)
生5:花婆婆实现了三个目标,说明她是一个能够坚定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她去图书馆工作,去外面教朋友,去见雪山,看沙漠,帮助当地人,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思维碰撞:从绘本到语文学习
1.是啊,花婆婆长大后做了很多她想做的事情。她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也为世界带来了美好。而这些美好,都是在完成她小时候在爷爷那里立下的三个目标。你们觉得,学习语文,可以做那些美好的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2.语文就像花婆婆的鲁冰花种子,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日记、朗诵一首诗,都是我们在播种美好。"让我们为本学期立下几个目标,学习感受美好,表达美好,创造美好。
出示语文学习计划模版,请学生现场书写本学期语文学习的基础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口语交际目标,同时请他们加入了一个创意目标,写出自己最想参加的创意语文活动,如编辑诗集、组织辩论会、写小说、办班刊等等。
原计划有一个写心愿卡的仪式感,看到孩子们写计划很投入,不打断他们,就取消了这个环节。
最后,我们一起读新学年寄语:
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我的生活会变得很有色彩,我会变得很有智慧。
现在的我,只管读,只管写,只管做,就像花婆婆手里的种子一样,撒一把就多一些开花的希望。
总有一天,我的语文花田里就能开出更多智慧的花朵,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