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加工最常见的就是热加工和腌制加工了。西餐中热加工以牛排为代表,中餐中以红烧肉为代表,而腌制加工的火腿,则是中西文化都有的。这两种加工方式给肉带来无与伦比的质感。
热加工:从生到熟,你喜欢哪种?
生肉的质地是一种光滑、有弹性、软泥一般的感觉。带有嚼劲却又柔软,所以咀嚼的时候,牙齿会陷入肉里,而非把肉咬断。生肉所含的汁液能使肉感润滑,但单凭咀嚼并不能把肉汁释放出来。
温度能彻底改变肉的质地,肉烹煮的时候会变硬,而且更有弹性,容易咀嚼。加热过程中先是肉汁开始渗出,变得多汁。继续烹煮下去,肉汁会被煮干,具有弹性的肉感则变得干硬。如果再煮上几个小时,肌纤维束会受到破坏而散开来,就连硬实的肉也开始分解。
判断肉品的熟度的最好方法是用眼睛和手指。用温度计测量大块烤肉的内部温度很有效,但较小的肉片就不适用了。要准确判断熟度最简单的方法是切开肉块,以检查肉色。大部分专业厨师依靠他们的感觉和肉质的流动情况来判断熟度。
生肉(bleu meat)表面加热,内部只是温温的,肉质几乎维持不变,触感柔软,肉汁几乎无色(一些脂肪可能溶出)。
一分熟的肉(rare meat)里面一些蛋白质已经凝固,肉表面开始出现红色的肉汁。有些人觉得这种肉最润滑多汁,但有些人则认为这种仍然是生的,多血的(其实不是血,而是肉汁),并具有潜在危险。
五分熟的肉(medium-done
meat),结缔组织内的胶原蛋白已收缩,肉质较硬,此时用手挤压肉排或肉片会渗出红色肉汁,而内部则是淡色或粉红色。大多数微生物会在这个温度范围被杀死,不过还不完全。
全熟的肉(well-done meat),几乎所有的蛋白质已经变性,触感坚硬,几乎不含肉汁。肉的表面和肉的内部全都呈现暗褐色或者灰色。此时微生物全部死亡,但是对于许多无肉不欢的人来说,肉也死了。如果长时间文火慢煮,仍可以松开结缔组织的束缚,恢复一些柔韧度。
讲到这里,我们要顺道说一个问题。有人问,肉需要70℃以上的高温才能保证杀灭可能致病的细菌,这时的肉就是全熟温度。那么,滑润多汁,肉色粉红的肉品是有风险的吗?
其实并不然。如果是一块健康完整的肌肉组织,比如牛排,肉的表面已经全熟,那就不会有问题。因为细菌是在肉的表面活动,而不是内部。肉的内部足够致密,细菌很难进去。
但是绞肉风险就很高了,因为肉的表面受到污染,又被剁成肉末,在肉的每一个切面都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最终整团绞肉就全部被微生物污染了。
在美国,购买牛肉汉堡的时候,服务员为问你,pink or no pink?也就是问你要粉色牛肉汉堡还是褐色牛肉汉堡?
那么,肯定是褐色汉堡更安全。但是肉品放置一段时间,哪怕没有加热,红色的肌红蛋白也会被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呈现褐色,因此肉也不一定安全。因此,正确的回答是,要加热到中心温度70℃以上的牛肉汉堡。
好了,接着说影响肉的质地的因素。
腌制加工:成就品质
在干腌火腿的制作工艺中,盐的作用非同小可,除了在火腿成熟时保护火腿不产生腐败现象之外,它还有助于改善火腿的外观和质地。
一方面,在高盐浓度下,肌肉细胞内紧密成束的蛋白丝会被分离成为单一的蛋白丝。这些丝线太细,无法反射光线,所以通常不透明的肌肉组织会变成半透明。这种分解成丝的情况也会削弱肌纤维,口感就很细腻。
另一方面,盐对细胞有脱水作用,这个脱水作用也会使组织更严密与集中。
所以最终的成品火腿非常紧密,并且细嫩。
因此,切成薄片生吃是最佳的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