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心总沉不下来,因明日小儿就要远行游学一段日子,要为明年的艺考打前阵。
颇有远行经验的小儿,三下两下就自己准备完行李,还做好了各种记录,孩真的长大了!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孩儿远行我已不甚担忧,唯一忧心的就是,孩儿此行能否得到教授们的认可。
可修得《传习录》这些日子,已懂得忧虑只能使心不安,让本体之心阴翳蒙尘,只会让人凡事更加慌乱,所以,必须要用功克己定心,时时念、事事念,把心放正,只有天君泰然,一切方能从容自在。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孩儿此行必将会学有所获,能开阔眼界,见识到许多国际顶尖大师们的授课,无论明年结果如何,孩儿此行必定受益匪浅!所以无需担心,孩儿自有属于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
先生在此篇答顾东桥书中,再次谈到了知行合一的一体性,让我们理解的更加透。
比如当你想喝水时,必定是有了口渴的心,口渴的心就是意,也就是行的开端,如果把知、行分成的二部分,试想口渴了,如何能等到明天再喝水?也就是说“今日知了,明日才去行”诸如此类的念头,必定是研究的不太精熟,知行永远是浑然天成、自然而发!
初学者,芸芸众生中,大都是困知勉行者,不可能象圣人那样“尽心、知性、知天“,就如先生再次强调: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何,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
做为困知勉行的初学者,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圣人的修为,所以,需要给自己定好切实的目标,先从自己的本心和日常处事入手,通过体悟、穷究、实践、履行去实实在在用功,去一步步积累!
学友心得摘录:
【杨学智学友】
若‘诚意’之说,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作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特倡也。
大学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大学八条目。这是儒家的宣言,也是当代企业家所追求的。
先生此言用功第一义,就是说,诚意是最最重要的,诚意可以理解为意愿、愿力,这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心学是向内探索自己,诚意更是根本,谁也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有意愿。谁也不能拯救谁的灵魂,除非自己有意愿,这就是诚意是第一义的原因。
阳明先生时代,都把诚意看做第二义,当下我们的时代,诚意是第几义,说是第N义都不过分。作为我们有幸遇到阳明心学的来说,诚意仍然是第一义,这也是你能够在心学这条道路上,能够有所领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