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权利的规定,其基本权利可概括为
(1)教育教学权(最基本)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得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作用【简答】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桥梁、纽带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主导
三、教师职业角色【简答】
最大特点:角色多样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家长代理人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
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集体性
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答】
(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改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六、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基本素养、第一要求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核心、灵魂、试金石)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条件性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
5.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七、如何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简答】
1.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3.全面关怀学生;
4.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
7.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八、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简答】
(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3)了解所教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
(4)了解该你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九、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通过不断努力,从一个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答】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加强教师教育;加强立法;提供经济保障
2.个人努力:学习、研究、反思、实践
十、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简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课程
一、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二、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四、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教学实施
一、教学的一般任务【简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3.培训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案例分析)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在教学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防止偏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环节、教师讲授的环节)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6.检查知识
六、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单选、简答】
直观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七、直观性原则
1.涵义 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直观手段的种类【单选】
a.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
b.模像直观(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
c.言语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简答)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八、启发性原则
(1)涵义 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2)贯彻的要求 【简答】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九、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涵义: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的要求
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能杂施
十、因材施教原则
(1)涵义: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贯彻要求(简答)
a.充分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的差异
c.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十一、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①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和启发性。
③讲授方式要灵活多样。
④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十二、谈话法的要求
谈话法亦称问答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
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提纲
2.讲究提问的艺术
3.做好归纳总结
十三、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要求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的时间、设备与条件
(4)课程性质和特点
(5)学生年龄特征
(6)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个性
十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的要求(1)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三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
十五、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简答)
1.从教师角度看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结构合理(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从学生角度看:
(1)学生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 (3)积极参与
(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十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简答】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要有代表性
(3)作业形式要多样
(4)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5)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6)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十七、上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堂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德育
一、小学德育的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特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
四、疏导原则
概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简答】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五、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贯彻要求【简答】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到合理正确、 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贯彻要求【简答】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七、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2.少先队活动
3.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4.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