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读《终身成长》第二章(后半部分)

      今天我们来继续读《终身成长》第二章“思维模式解析”的后半部分,了解两种思维模式如何对待失败和努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高考失利的人,那么请你思考“高考失利”是一个行为还是一个身份?我就是一个高考失利者,很长时间我就这样定义我自己,一遍遍向别人解释我是如何失利的。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失败的定义:失败是一种身份。是痛苦的经历,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当时上午考语文的时候,我把考号涂错了,我并不自知。下午考数学时,监考老师在开考前提醒同学们说上一场某某同学考号涂错了,但我们帮她改正了,我当时听到老师报的名字和我同名但不同姓,等我低下头去准备涂数学试卷的考号时,脑袋嗡的一下大了,我发现我的考号也涂错了,但老师只说改了跟我同名不同姓的同学的名字,心态一下慌乱无神了,而数学本来是我的强项,心态失衡导致考得一塌糊涂。分数出来以后我的语文考得不错,老师应该是帮我把名字改了但当时把名字报错了。多年以后我仍然责怪监考老师,他不该说错名字。《终身成长》中写道:失败后的固定思维模式者他们尝试去修复自己的自尊,他们可能会去找比自己更差的人,也可能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失败从来不是他的错。这正印证了我固定思维模式的对失败的信念。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失败是一个行为。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失败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更努力学习,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改正自己的不足。著名篮球教练约翰·伍登曾经说过:在开始责怪他人以前,你并不算是个失败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认错误,你仍然可以从你的错误中学习。

      患有抑郁症的固定思维模式者在对待失败上,他们会反复思考问题和挫折,认为挫折证明了他们的无能无价值,会用思想折磨自己,抑郁越深越破罐破摔。而患有抑郁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对待失败也非常痛苦,但他们会采取行动对抗他们的问题,去拓展能力,改变和成长。

      在对待他人成功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感到他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而成长性思维模式者,则会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识获得灵感。

      对于努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真正的天才做任何事都易如反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理念则是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

    对于加倍努力,这个是对已经优秀的人来说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加倍努力是高风险的。因为已经很优秀加倍努力,如果失败,一是让自己的能力被质疑,二是恐惧失败的事实找不到借口。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努力不够是高风险的。如果有机会更加优秀,你不去做就是浪费你的天赋,机会失去会让人心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