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请透过我的言语,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思•贝本梅尔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朋友小梅诉说,和老公基本零沟通,要是没事,在家一天也讲不了两句话,更别提两人上班时打打电话你侬我侬了。老公宁愿下班后抱着手机,也一言不发,让她很苦恼。
日子久了,小梅很烦闷,情绪不好甚至牵连孩子。沉默久了爆发吵架,老公说小梅平日说话太不讲究,总是站在最高点,颐指气使,让他感到被指责、诋毁、压力……回到家里,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老公这样冷暴力也不对)。
小梅反省自己,自从有了孩子,工作、家庭和带孩子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来气,感觉日子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只看到痛苦,感觉心被乌云笼罩,被绝望所吞没。
也许,这是很多亲密关系的现状。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涉及到道德评判的词语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和寻求心灵的和平。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是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在不断学习中,意识到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通过《非暴力沟通》了解到其模式,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具体请求是什么。总结起来,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然而,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直面人生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凉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
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学会自我宽恕,爱惜自己。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培育对自己的爱,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