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饭的一家子(二)老爸

     

      父亲兄弟四个,排行老大,没有姐妹。每每提及,他总是笑着说:“你奶既把我当儿子养,又把我当闺女使。”

        年轻时的父亲,极为吃苦。民师出身的他,课教得好,农活样样都会。除了种地,还编花柴(棉花秆)换煤、搓草绳、下红薯粉。小学三年级的那年麦天,已调往一高教书的父亲,白天上班、给我们兄妹三人做饭;下班后,匆匆骑上自行车,回到离县城二三十里外的老家,和母亲一起割麦。第二天早起去地割麦后,又赶在八点前骑车到县城上班。那时的父亲四十来岁,精力充沛,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现在想来,能让他坚持的,无非是“责任”二字!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回到“吃”上来吧!在奶奶的言传身教、指点教导下,父亲学会了淘麦、推碾、做饭,甚至还会磨豆腐!一次父亲从外地学习归来,跟家人说知道咋做笼面了。当时的农村,别说是吃,见都没见过!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一家人围在灶旁,只为看看这笼面到底咋做。扎的湿面条,放笼上蒸熟,为了防止面条粘在一起,父亲特地用小刷子在面条上洒了一些油,炒菜后把熟面条拌匀,再次放笼上馏。那顿饭,先不说味道如何,我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了好几天!

       

    擀面条是父亲的拿手好戏。他会把面和得极硬(若是哪次面软了,会在案板上洒些面,往面团里揉)。面和好后,面盆上边光溜溜的,这绝活我现在也没有学会。开始擀面了,先用小擀杖把面推开,再用大擀杖擀面。擀杖与案板接触,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犹如厨房交响曲的前奏,美妙至极!

     

      摊鸡蛋饼也是父亲的“专利”。前两年寒假带孩子回娘家小住(实为“蹭暖气”),想着好好表现一番,特意早起做饭。面糊自己弄好,正准备“大显身手”。不料父亲站在了身后:“你这不中!”话音未落,老人家已经开始添油、倒面糊、翻饼,原谅我词汇的贫乏,不能将这个过程描述详尽!在那一刻,只觉得会做饭的男人是最帅气的!小米汤、腌红萝卜丝,加上秘制“凯旋”鸡蛋饼(命名方法为小区名加食品名),各位想象一下,这早餐美不美?

        这几年,母亲的右手不能用力,严重时,拿刀切菜都是问题。我们兄妹平时不在身边照顾,一日三餐的重任就落在了父亲肩上。他并没有把做饭当成负担,更没有对母亲发过一句牢骚。老年人做饭,大多将就一顿了事。可是父亲不会,他会变着花样做饭:买回的羊肉,除了做羊肉汤、烩羊肉、羊肉粉汤,还会把肥膘出油后,拌上萝卜做成馅,包成水饺。禁不住老俩多次强烈推荐,我尝了一次,味道极佳!若是放假或者周末回家,要么带二老出去吃新鲜,要么我们兄妹下厨,不让父亲沾手。这时,老人家总是笑着说:“还是孩子们好,回来了替替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老俩吃得香、睡得好,作为儿女的我们心满意足,唯愿二老身体健康、安享晚年!(2018.7.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纵跨三个气候带,自然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陕西的物种是丰富而朴素的。勤劳质朴的陕西...
    msmuxogura阅读 4,490评论 1 1
  • 清明回家祭奠父母,顺便回老院子看了一下多年不住的老房子。房子虽然已经破旧,但房内的布局、摆设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 ...
    齐风河韵阅读 4,292评论 10 15
  • 作为土生土长的韩城人,从小喜欢吃面条,一天不吃面条就感觉缺点啥似的,浑身不舒服。我也不例外。可以说,吃面条伴...
    向日葵_9ad4阅读 3,841评论 0 0
  • 语言对行动到底有没有影响? 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影响,还有巨大的反面影响:说得越好做得就越差,相反言语谨...
    黑色老马阅读 4,974评论 0 6
  • 每每备课,总是先查看教参,按着教参上的内容搬给学生,自己一直充当着搬运工的角色,以至课堂沉闷、毫无生气,学生被我讲...
    苏娜一林夕阅读 4,553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