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日记停顿好长时间了,其实我这样说隐含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很是想念我亲爱的图书馆日记。每次上博客,都想继续,但都未能如愿。终于在今天的大清早,开始了这个行程,心底里有很多的欣慰。我的图书馆日记发到现在,自己感觉到其实是以推荐图书讲解经典作品为主了,这样就这样吧,这样也好,不管是什么样,顺其自然走下来的并且还能有一份安静的心把它细细的娓娓道来,那就是好样儿的。不管是寂寞也好孤独也好,也不管是有无烟花的寂寞与孤独也罢。下面是几次推介书籍的情况,流水账一样的记录如下:
2010年12月19日星期天晚上 7点——9点(讨论张爱玲):14人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天晚上7点——9点(讨论张爱玲)19人
2011年1月2日星期天晚上 7点——9点 (讨论余秋雨):28人
2011年1月9日星期天晚上7点——9点 (讨论张爱玲):8人
2011年3月13日星期天晚上7点——9点 (寒假读书总结):5人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晚上7点——9点 (塞林格第一次讲解):64人
我只具体的说说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晚7点——9点的塞林格第一次讲解的情况,当时心情很激动的,我的发挥也不错,现在一切都很平静了。一下子来了64人,这是自从我们图书馆有这个活动以来第一次自发的来这么多人,一间教室都座无虚席。两个小时下来,与读者的互动讲座,我很兴奋,读者也很兴奋。他们太忙了,星期六晚上才略有时间。这次之所以来这么多人,与在图书馆内贴的一张大红纸的广告效应有很大关系。这之前或者之后没有这样的广告,就没有这样的效应了。在第二天的一则微博中我这样写道:昨晚上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讲座来了那么多读者,大家都是冲着麦田里的守望者来的,这本书的确非常有吸引力,经典书籍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就是天然的那种!这两个小时我们主要讲了塞林格的生活和创作情况的简介,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一节才正式讲麦田里里的守望者的情况!好东西是需要充分铺垫的。
的确,塞林格是一个人类杰出的作家,成名前后他都以孤独寂寞为人生主色彩。仅凭一本小书而伟大的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九一九年一月一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一九四二年塞林格从军,一九四四年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一九四六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五一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其一举成名。全书以出身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十六岁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的口吻叙述,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主人公霍尔顿也成为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据称,该书在全球以各种版本发行了六千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