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名为石的木匠前去齐国,走到曲辕时,看到一棵被百姓尊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可以为几千头牛遮荫,用绳子量树身,足足有一百多围,树梢高出山头八丈以上才生出枝条,其中能够造船的枝干就有十来枝。前来参观的人就像赶集一样,可是姓石的木匠根本不屑一顾,照样径直往前走。
他的弟子们在树旁看了个够,追上姓石的木匠问:“自从我拿起刀斧跟随师傅以来,还没有看到过如此好的木材呢!师傅为什么不停下来看它一眼呢?”
匠人石说:“好了,别再提它了!那是一棵没用的木材。用它来造船,船很快会沉没;用它来做棺材,棺材很快会腐烂;用它来做器具,器具很快就会毁坏;用它来做门,门很快就会渗出脂桨;用它来做梁柱,梁柱很快就会生蛀虫。这是一棵没有一点价值的树木。正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活这么久。”
石木匠回到家后,栎树托梦对他说:“你拿什么东西来跟我比呢?你要用那些质地细密的树跟我相比吗?那些山楂树、梨树、橘树、柚子树以及瓜果之类,果实成熟后会遭受摧残,被摧残就会落个扭折的下场。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扯下来。这都是因为它们的才能害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能善终而中途夭折,这都是自己招来世俗之人的打击。世间万物都是这样的。再说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已经很长时间了!多少次差点被砍掉,直到现在才有幸保全,这正是我的大用。如果我对人真的很有用,我哪里还能长这么高、这么大呢?况且你我都是世间之物,你为什么要将我看成是无用之木呢?你这样一个无用的人,又哪里会了解什么是无用的散木呢!”
木匠醒来后便向弟子们讲了自己的梦。徒弟问他,说:“它的志向既然是追求无用,那它还作社树干什么?”
匠人石说:“闭嘴!别说了!它只是故意借社树来寄托自己的形体而已!这才使它遭受那些不了解实情的人的辱骂。如果不当社树,可能早就被砍伐了。再说了,它的自我保护办法与众不同,你从常理去评价它,不是相差太远了吗?”
(二)
南伯子綦到商丘旅游,看见一棵大树,它的茂盛与众不同,即便集结千百辆车马停在树下面,也能遮蔽得住。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啊!它的材质肯定不同寻常吧!”他仰头观看大树的树枝,发现它弯弯曲曲的,不能做梁柱;低下头看了看它的躯干,发现它的轴心已经有了裂纹,不能做棺材;用舌头舔一下树叶,嘴就溃烂而受到了伤害;闻了闻它的气味,发现它能使人烂醉如泥,三天都醒不过来。子綦感叹道:“这棵树果然是一棵无用之树,正因为此,它才能长这么高大茂盛。唉,神人也是用不材的面目显示于人的啊!”
宋国有个地方叫荆氏,那里适宜种植楸树、柏树、桑树之类质地细密的树木。等到树干长到一两把粗的时候,就有人砍掉它用作木桩去栓猕猴;当它长到三四把粗的时候,就有声名显赫的人家将之砍去用作梁柱;当它长到七八把粗的时候,就有富商之家将之砍去用作独板棺材。因此那些树木不能尽享天命而中途夭折于刀斧之下,这就是有用之材遭到的祸患。古人在求雨的时候,不会用白额的牛和翘鼻子的猪作为给河神的祭祀品,也不会使用生了痔疮的人。这些情况巫祝们全都知道,在他们看来,这些事物都是不干净的,会带来不利。然而,这正是神人因其可以保全自己而认为是最大的吉祥。
(三)
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缩在肚脐之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的发髻指向天空,脊背间五脏的穴位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贴在一起。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糊口度日;他替人筛糠簸米,足够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捋袖扬臂在闹市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都能养活自己,享尽天年,更何况那些忘掉德行的人呢!
(四)读故事的一点感悟:
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也讲到了无用的大树,因为无用反倒长得很大。这里再次讲到,是在反复强调乱世中无用的好处吧。
世俗眼中的无用,有时往往是大智慧。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常常感慨:能干活的净毛病,不干活的什么毛病都没有,所以干活的费力不讨好,不干活的反倒是好人。这是不是一个道理?所以,无能、无用,有时并非无能和无用,而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