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看懂西方艺术史

艺术史在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流派,我们如何才能理清这些流派?答案是区分这些流派的特征。也就是说,既然它们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那一定是各个流派的特征不同,而每个流派内部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果我们能够识别出并进一步区分出它们,也就大致掌握了它们。

要知道,区分这些形形色色的艺术品,是后人为了方便在文化上,哲学上,历史上等等方面的研究才进行的认识和区分,通过给它们进行分类、打标签,就可以对它们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了,然后形成特定的知识。这是符合人类认识新事物的天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提前预设的角度和进行分类的标准,就能大致掌握每种艺术流派的风格,然后就可以接着进行赏析了。

现在我们主流的分类标准很多,这里我们用三个常用的标准:精神内涵(哲学思想)、内容题材(政治化、宗教化、现实生活等)、形式风格(线条,轮廓,构图等)

我们把艺术史先按时间进行划分,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后现代(当代)。聪明的你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个时间上的划分和哲学史或思想史上的划分是重合的,也就是说这个断代史的划分是依靠哲学思想的精神内涵进行划分的,那么,如果你了解了哲学史,你也就间接地大致了解了艺术史。

而对于哲学史上各个时代具体的时间节点的划分,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学者需要不断进行考证和讨论的问题,暂时我们不予考虑,只需要知道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按照精神内涵我们把人类文化大致分为了五个时期,当然每个时期如果细致考察,还可以进一步划分。

下面,我们从上面说的三个方面进行大致的分类并总结。

时期 精神内涵 内容题材 形式风格
古代艺术
(约公元前数千年 – 5 世纪中叶)
艺术与宗教、自然、权力相融合,象征化强于写实;
强调宇宙秩序、神圣性与永恒;
艺术服务于宗教祭祀、政治权威与集体记忆
神话传说、宗教祭祀、王权形象、英雄史诗、战争与狩猎场景 造型程式化(埃及)、比例严谨;
雕塑追求理想化人体比例与和谐(希腊)、古罗马重视写实与纪念性建筑
中世纪艺术
(约5 – 15 世纪中叶)
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艺术服务于宗教教义和灵魂救赎;
强调精神性和象征意义;
重视群体信仰而非个体表现
圣经故事、圣徒传记、宗教仪式、末世审判、天堂与地狱 形式平面化、程式化、金色背景;
比例和透视服从宗教叙事;
哥特式建筑高耸尖拱与彩色玻璃;
装饰华丽、象征性浓厚
近代艺术(古典艺术)
(约15 世纪 – 19 世纪末)
人文主义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尊严与个性;
科学精神与审美理想并重;
既有古典主义的理性,也有浪漫主义的情感
宗教故事(但趋于人性化)、历史题材、神话重构、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 文艺复兴追求写实、透视、解剖精确;
巴洛克注重戏剧性与光影;
新古典主义理性克制;
浪漫主义热烈奔放;
现实主义忠实记录社会
现代艺术
(约19 世纪末 – 20 世纪中期)
反思传统形式,强调个性、主观感受与创新;
关注工业化、都市化、心理世界;
艺术成为自我表达与社会批判工具
日常生活、都市景象、心理体验、抽象概念、社会矛盾、战争反思 印象派强调光色感受;
立体主义打破透视;
表现主义强调情感;
抽象主义追求形式纯粹;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挑战逻辑与秩序
当代艺术(后现代艺术)
(约20 世纪中后期 – 至今)
拒绝单一中心与绝对真理;
强调多元文化、反权威、解构传统;
艺术与流行文化、商业、科技融合;
注重观众参与与语境
跨文化符号、社会边缘群体、媒介批评、日常物品、网络与数字文化 风格多元并置、混合高雅与通俗;
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字艺术;
强调戏谑、拼贴、反讽、互动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