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是东汉的文学家、书法家。历史记载只活了59岁,河南杞县人,蔡邕天资聪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隶书最善。
蔡邕《笔论》阐述九种用笔的技巧,告诫自学书法的人,按此规则进行自学训练,苦下功夫,虽无老师传授,也能同古人巧合。
《九势》原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国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理解之:
第一势:凡下笔写字,一定要考虑到上下的协调性,字形和气息要相互关联,切忌支离破碎,字散则无神,字形及气息要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第二势:使转的技巧,笔毫圆转时要注意连续性,接笔不能有断裂的痕迹。这里没有提出转笔的快慢,翻转的细节,小编也不能乱说。
第三势: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两端,笔画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起笔收笔回锋便于更好的发力,这样发力会更充分,按现在的话来说,符合发力原理。
第四势:笔毫藏锋后顺势行进,平铺纸上,使笔心常在点画中运行,强调中锋行笔。
第五势:写到点画收笔时,力量要送到笔端,不能用笔过快出现了泄力,造成了鼠尾的现象。
第六势:遇到了短撇和小的笔画时,虽然要求写得很快,也需考虑它的稳定性、联带性。
第七势:写长的笔画,如“撇”,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多用几种笔法来表现,忌一带而过。
第八势:涩势,强调边调锋边推进,这样推进的线条更具张感。
第九势:写横画时,横不平如鱼鳞一样有起伏,写竖画时如勒马的缰绳,要具有弹性。也就是后人说的“锥画沙”“屋漏痕”吧!
蔡邕说:弄懂了上面九种笔法,虽然没有老师教,知道自己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平时在笔墨上多花功夫,一样可以写出带有古意字,这种巧合也是书法人共同追寻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