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的学习日日变好,但到最后他对道的内悟还是不够深,从下面一个事情中可以看出。
一人夸子贡,子贡比孔子学习好。而子贡就用自己的口才,将孔子比成高墙,而自己只是过肩之墙,很容易让他人看见墙内之景,而子贡的回答太外在了,只能看出子贡知道自己不如孔子高,但又不能表达出自己低的在何处,而孔子又高在何处。那人见子贡不认,便直接诋毁孔子,子贡又说,你不能说他不好,他学识很高,就如日月而你的诋毁又会对日月有何影响呢?真是不自量力!子贡的回答和比喻也是十分之妙,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只能说出孔子很好,却为说出孔子好在何处,可以看出他对道德内心还是很浅。
而此时,孔子已经处于晚年了一次孔子生病,子贡急忙从官场赶去见孔子,孔子见到他,怨他来的太晚,其实孔子是十分想让子贡来传道的,孔子因情而叹:“泰山坏了,梁柱摧乎,哲人也都不再出现。”子贡也认为,天下已经没有高人很久了。孔子的结局也十分悲痛,他在与子子见面后七天就死了,可以说是连追求了大半生的愿望到最后都没实现。而且近几年,孔子身边的很多亲切之人,及他的儿子也都死了,孔子这能走的安详吗?孔子其实非常想让子贡传道而我认为子贡它并不能一心一意的去传道,事情是这样的。
孔子死后,其弟子都像为父亲服丧一样为孔子服丧了三年。这三年,他们吃不好,穿不暖,哪里都不去,而且什么娱乐之事都不能做。而子贡在服丧三年后就又行待上了三年,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像子贡这么成功的人,之所以会拜入孔门,是因为他心中有一种意义问题,他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国家为何会如此不好。而孔子死后,他不但没弄清自己原本加入孔门想解决的问题,还对老师产生浓浓的感情,他就会纠结自己到底要去经商,还是去传道的意义问题。孔子是十分希望让他传到,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能传好大道,他认为,像孔子这样的人都没传到成功,所以他十分的不自信;而若自己去经商,就等于辜负了老师毕生心血和希望,所以他十分的纠结。不仅是多服丧了三年,而且最终什么大事都没做,有就这样无为而终了。
我认为他必须去传道因为他原本加入孔门,就是因为自身的意义问题他弄不清楚,而到最后,孔子也死了,道也没传成,如果他去传道,说不定能解决他那意义问题,而且心里也不不会再为不去传道而感到愧疚;但若他去经商的话意义问题不但解决不了他原本的问题,而且还会对老师的愧疚感十分严重,一定是十分痛苦。我觉得不管传到最终能不能成功子贡都应该去做,他输就输在了自身那个注重实效性的毛病,不去做怎么能知道成败呢?就这样无为而终是不是太傻了?
还有他到底该不该加入孔门呢?他加入孔门到底值不值?我认为他加入孔门之后,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对各种事物的理解也都加深了,但就是在孔子死后,他无为而终,这个事情使得他加入孔门变得十分不值。不过也是应该加入孔门的,不先搞懂人生的意义问题,活下去有什么意思?我十分希望他能把他那个注重实效性的毛病改这个实在是太当误事了。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说加入孔门值不值,我会在孔子死后服丧三年后,立即去传大道,这样就不再会有他加入孔门值不值这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