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涸不童,诞降祺祥。——《曾国藩传》
非常喜欢这句出自《宋史•乐志》的一句话,就用这个作为题目,然而这句话背后的典故,在我理解,也就注定了曾国藩最后时刻也是最关键时刻的悲剧命运。
祺祥是清穆宗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年号,不过未及改元已被取消。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清文宗)崩于热河行宫(今承河北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至爽殿。临终前遗诏唯一的皇子载淳即位,以肃顺为首的8位顾命大臣作为辅佐。“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当年九月三十辛酉政变发生,八大臣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派夺权。十月初五废“祺祥”年号,改元“同治”,此年号存在仅仅69天。
在读曾国藩传之前,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只知道曾国藩家书很厉害,信奉的很多,劝读的人也很多,媳妇说,曾国藩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在我看,厉害的人不一定很成功,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清末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即便那样成功过,到了中学历史课本里,他依然没有他的门生——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和洋务运动的领袖那么有名,被中学生那么铭记,似乎,我们的中学历史,除了共产党是正大光明的前景,其余的历史都是苦难屈辱的遗忘。
在这里,不做曾国藩的生平简介,只是摘抄些书中的好文,加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一、曾国藩传里的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问唐鉴:“请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究在何处?”
“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检身之要,我送你八字: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专求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又问“何为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只有三门,同义理,同考核,同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经邦济世之学)呢?”
“经济亦在义理之中,经济不外乎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曾国藩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只需做一些小小的牺牲,就会得到大不同的感受。从100天行动开始,喜欢抖腿的在你想要抖腿的时候想想这样会给人一种轻浮、急躁的映象,作为男人,在一个需要处处都的小心注意,注重所谓的外在形象的社会环境里,我们需要装成一个装逼高手,这样,才能给别人(主要是领导和其他一起共同装逼的人)稳重大气的想象,才能把事情交给你去办,把钱让你去花。同事就是一群互相看不起的人在一起工作,而能造成这一不平衡的就是领导。
平日漫自矜许,当时机到来之时,却畏葸不前。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读书以训诂文本,作诗文以声调文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最重要的决定,往往都不是自己下的决心。我们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或者需要外力的干扰,用来确定我们即将决定的事情不是太坏,或者,我们的决定需要别人分担一些责任,这样,也许我们的心里会轻松一些,即便是失败了,我们也还是会安慰自己:你看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他们也是有责任的。而那个最终影响决定的他们,他们的责任不过是在决定事前和事成之后,给他们和我们点个赞,在失败之后,则是安慰剂里的正向催化剂。
有一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人的内心其实一直在排斥自己的进步,因为要让自己进步一点很难,要付出努力才行,但是原地踏步相对简单,退步一点则更容易,还会安慰自己:这样挺好,甚至还有比我更精的呐。
读书、事亲、居家、立身之本便是生活之本,我们活着,就会有自己的本,自己的本自己参悟,自己的本自己毁灭,自己的本自己看好。不要把自己的本强加到别人的本本上,这样,就要刷不出五彩斑斓的世界了。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且不止于留下隐患。
上面这句话,我的理解自觉也是蛮奇怪的:江海就代表着万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而江河湖海能使百谷(麦子、稻子、玉米、果树等农作物)生长的很旺盛,就是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作用在作物的根部,使得关键部位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持和营养。这样看来,釜底抽薪是多么可怕多么关键。再想到做事做人的道理,就是你很没意思很老套的做人要低调,使劲要往要害处,做事要善于把握关键地方,这些道理,真的很没劲,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至于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希望你能看到这句话后,好好发动脑筋,能一下脑洞大开,告诉我。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经查这句话被理解最多的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成为千百河谷之水归顺之处,是因为它在河水的下游,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因此,要想作万民之君王,必须在言语上表示谦下,要想站在百姓前面,必须先把自己放在百姓后面。因此,圣人在百姓之上,但百姓不觉得他是累赘,虽在百姓前面,但百姓不觉他能造成侵害,所以百姓都乐于拥戴他而不讨厌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能表示谦下,甘于落在后面而从不与人争先,因此,天下没有谁能与他争雄。
看到了吗?没劲没劲真没劲啊。
二、曾国藩相面识人
李鸿章至上海创办淮军,曾国藩送相人识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如何识别兵勇:第一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第三看说话,以木纳寡言为最好。
天下万物,凡加倍磨冶,皆可变化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必忧虑不能变化气质,超凡入圣?
最后一段话,即是面相识人之术的补充,又是对只通过相面就识人断定的反驳,天下万物,凡加倍磨冶,皆可变化本质,别生精彩。
五官可以变换,拉皮锯骨,填胶补针,事实证明,通过整容变得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相对于普通的五官和面皮确实会有优势,被识相人看中的几率就会增大,这样,离所期待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满手茧子可以磨练,纤细的小手也不是不能干苦活脏活累活。我不知道大家是喜欢握粗糙干瘪的大手还是喜欢柔软光滑的小手,也不知握手礼仪能不能解决一件棘手的事情,或者谈成一桩大的交易?
接入到工作中,招聘面试确是一项很重要的程序,但是通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又能看出什么呢?五官皮肤自然直观,说话的条例性这似乎也不用锻炼的太多就可以掌握,毕竟面试的时间就那么多,我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要达到心里舒适度的匹配,要不,那些还未发生的沉没成本岂不是更加让人耿耿于怀?!
三、曾国藩的心眼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湘军在大败江宁城外太平军,并在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包括曾国荃在内的湘军将领力劝曾国藩拥兵起义,杀入北京,重新建立汉家王朝,但曾国藩在思虑甚深,辗转反侧一晚后,竟得出一旦自己克复北京成功,荣登皇帝,就会落得个弑君叛贼,忠义畜生的名声,自己将会遗臭万年,而曾国荃,就是顺理成章的继任者,骂名我背,皇帝他做,固然是自己兄弟,这样的用心也是阴险恶毒。我不知道曾国荃是否真的有这种想法,而曾国藩既然能想到这一层,我想就算再给他增加二十万的精兵强将,复活那些之前牺牲的大将猛人,曾国藩也依然会效忠于朝廷,裁撤湘军。
全书中,最遗憾,也是和曾国藩一生中感情最微妙的莫过于康福,在攻入太平天国金陵大殿中被李臣典的嫉妒和贪功所击倒,但是并没有致命,才有了后来康福与曾国藩生命最后的真挚对话,用康复来衬托曾国藩这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俩人更是以棋局开始以棋局结束,棋子,又一次成为了重要的道具,而似乎这也是再说,俩人不过也都是历史上的棋子,只为把那段历史写的更加富有情怀,更能感受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由真正的有情有义的热血汉子所书写的,而那个帘子后面的女人,不配也不应该付得起这个责任。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康福康禄两兄弟,才是作者真正要书写的,只因为有了他们兄弟两个,那些阿谀狡诈和极度无聊江湖,才更有些侠气情谊和波光的味道。
四、曾国藩之家事料理
曾国藩为媳妇和女儿订了一个功课表,分为四事:
一食事: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
二衣事:巳午到,纺花或绩麻;
三细工:中饭后,做针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
四粗工:酉刻后做鞋或缝衣,一直到二更收工。
家勤则兴,人勤刚健,既勤且健,永不贫贱。
至于曾国藩临死前给后代子孙留下的遗言大致就是慎言独行,多读书,勤勉好学,谦卑恭敬,我觉得到时没有什么值得细细深思的地方,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照着做,就不是一个时代和一个人物能解释得了的。
五、曾国藩一生
曾国藩最后将死之时,很多人都评价他,我最支持的是陈广敷评曾国藩一生功绩。
陈广敷说:汤武革命,顺天倡义,三千年来史册赞不绝口。刘邦斩蛇起义,李渊起兵反隋,赵匡胤陈桥兵变,朱元璋驱赶鞑子,从来都认为是正义的行为,没有人指责他们是叛臣。自从满清入关以来,二百年间,汉人的反抗从未剪断过,只因康乾所谓的盛世给百姓以微利,才苟延至今,然自嘉庆朝以来,满人至腐败日渐明显,到了道光末造,外辱与四夷,内烂于十八省,神人共愤,才有了洪杨之乱。咸丰帝耽於酒色,荒废国事,女主垂帘十来年,举措倒置,普天之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百姓莫不翘首盼望我汉家再出英雄,驱除膻腥,复我神州。大人手握十万多雄兵,本可挟灭长毛之威,一举而克北京。只可惜大人囿于忠君敬上之小节,无视拯国救民之大义,更加上大人禀赋拘谨怯弱,终于只为保己身及曾氏一门的安全而裁撤湘军,自翦羽翼,失去了大好时机。
或许真的是作者本就不太喜欢曾国藩的为人,进而拿出左宗棠作为对比,对后者的笔墨虽然(或是故意为之)甚少,但总是给人凌厉锋芒的感觉,左宗棠每一次出现就会让曾国藩醍醐灌顶,亦或是给曾国藩以及响亮的耳光,“虚伪”的曾国藩和“嫉恶如仇”的左宗棠。犹如:妈妈再打我一次,诚然我记得上次打我疼。
曾国藩在临死前曾做过一场梦,在那个梦里,也许,正是体现了他一生胆小甚微后面的真相和自己的作为一代名将野心的另一面,在梦中,每一个战场死去的将领都会说出他的缺点和懦弱,没有一个人说他的成功和对自己的帮助,所有的人,都是在指责他,都是在规劝他举兵起义,收复汉家王朝,然而他依旧是不为所动,梦醒之后过段时间,就是陈广敷对他的总结。
读完这本书大概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也是好久没有读过这么厚的书。曾国藩家书的理解和其中所包涵的意义,和我所看到的理解到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里对自己的要求大致是一样的,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做到那样的要求也不是很难,但是在做到这些勤俭克制的同时,能把其他的事情做的同样好,并且能总结记录下来,就不是一般的事。
曾国藩传,是一本好小说,一本好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