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起了个大早,实现了我酝酿已久的盗花计划。
开学之初,是忙碌季,也是丹桂飘香季,每天骑车绕过公园,阵阵桂香,都让我不由得放慢了车速,由着自己随花香出一会儿神。越过公园的栅栏寻觅,却并不见桂花的踪影,也难怪李清照在词中赞她“情疏迹远只留香”了。
北方人种桂花,大多只为观赏,或大或小的盆里栽几棵,或者就种在院子里,到了八九月份,老远就能闻到花香。短短十多天的花期,任其自开自落,每每看到密密麻麻洒落一地的桂花,都不由得感叹,如此美好的事物,就这样稍纵即逝了。
想到每次点桂花山药,店家只在上面浇一点桂花酱,整道菜就清香四溢,不禁觉得我们对于桂花的赏味,不是物以稀为贵,却往往是极为奢侈地任其凋零。
就像公园里种的这些桂花,大都一人多高,隐没在形形色色的花木丛中,匆匆而过的路人,不要说充分去赏玩了,可能心被各种琐事塞满,感官变得麻木,连香气都自动屏蔽了。
记得儿子七八个月时,推着他来公园玩,看一位老太太踮着脚在那里摘桂花,问她摘了做什么,说可以晾干了泡茶,或者做桂花藕,桂花酒酿。听口音,应该是南方人,虽在北方生活,但对于桂花的爱惜,还是一如既往。
那时就很想尝试,这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终于能得偿所愿了。
循着花香,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三棵,两棵金桂,一棵丹桂。
据说金桂香而甜,即便做成桂花酱或糖桂花,依然能保持花型,令人赏心悦目,所以一般都只选金桂来做原料;丹桂只香不甜,而且做出来之后花都没型了,所以一般都不用,但是看着丹桂黄橙橙的令人喜爱的蓬勃之色,还是忍不住采了一些。
小而细密的桂花藏在相对而言大好多倍的绿叶间,并不好采,有人说可以把打开的伞放在桂花树下,然后晃动桂花枝干,桂花就簌簌落落地掉下来。感觉太大手笔了,初次尝试,采一点点就够了吧。
小心翼翼采摘的时候,想起有一年,在天元附近喝粥,恰逢院里的桂花盛开,吃完饭冒着被保安盯着看的尴尬,和儿子采了一小捧,兴冲冲放在先生车上从未用过的烟灰盒里,小盒子密封效果很好,一直放了很久,每次坐车打开,都还香气扑鼻。
轻手轻脚地,用了十几分钟,采了一捧,虽然很想享受这个过程,但做贼心虚,看着公园里的人多了起来,还是想赶紧溜走。
回家之后,在桂花清而不腻的香气中,即刻动手。
用小篦子一点点筛掉细碎的枯蒂,顺便一根根摘掉花梗,盘子里逐渐铺满的四瓣俱全的小小桂花,呈现出一种厚实而细腻的雕刻感。
用清水稍作冲洗,洗去浮尘和贪甜的小虫子,本来应该是晾干的,但是太阳不好,改用吹风机吹干,用家里最小的白瓷碗,也只有小半碗的量。
倒一小勺盐,稍作搅拌,腌十分钟左右,沥干水分之后,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那么多了。
本来应该是一层桂花一层蜜,放在煮好晾干的瓶子里密封起来的,但是腌渍后的桂花实在太少了,即便是我准备的最小的密封盒,也只够铺一层的。也好,第一次做,就当试手尝鲜吧。
蜜是朋友送的自家的槐花蜜,也有淡淡的清香,不知道两种花香会不会酝酿出什么新奇的味道。
仔细地封好口,放到冰箱里冷藏,下个周六,正好开封,到时候做好山药泥,撒上些桂花酱,应该会很美味吧。
闻着手上的花香,充满了期待。
昨天,一下午的大雨,今天中午特意走过去看,已经所剩无几了。后悔没多偷一些,只好留待来年了。
一阵秋风,送来舒爽;雨后初霁,满天霞光:世间稍纵即逝的美好,有幸遇到,切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