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985,流水的成绩单,这一届人民的生活最终围绕着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喧嚣而至。
一直以来,中国的考试,因为关系着孩子们的衣食,家长很难能不把它放大。毕竟,考试不仅是孩子们通往幸福的载体,同时也是一款相对透明的选拔制度。让家长们愁眉不展,绝非考试的本意。
然而,中国教育真的是压垮美好童年的元凶吗?没上过培训班的孩子真的跟不上985的节奏吗?
关于这一切,人们心照不宣;
关于这个黑锅,中国教育表示我不背。
关于教育的恐慌,始作俑者不过是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学习态度。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精神层面的激励势单力薄,唯有重金打造的培训班才能让家长们内心祥和。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成绩的分水岭大约发生在四年级,初中成绩的分水岭大约在初二。分水岭的两旁,一端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端是以基础知识为脉络的智力提升。准确言知,孩子们必须先打牢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学以致用并拓展思路。而所有的基础知识,其结果都是孩子们探析世界的工具。
当然,问题也接着来了,基础知识应该怎么学,思路应该怎么打开?
大部分家长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培训班。
可是,疑惑也来了——
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地嚼烂了来讲,你还不懂,不懂还不知道问,课后也不知道练,你好意思抨击教育吗?
更让人心惊的是,许多家长,一副“天下成绩,唯培训班不攻”的架势,仿佛学校的授课老师都是吃素的。从写作文补到做应用题,从应用题补到英语。其实,但凡有点脑子的家长都明白,拔高的培训班可以上,学校里不教的特长也可以上,但是补基础知识的辅导班真得因人而已。
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差,需要技艺超群的辅导老师来疏通,这样的孩子可以补。而大多数孩子完全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方法不对,这样的孩子怎么补也补不起来。
说句人话吧,学习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亦不是一场偶尔为之的娱乐。对于大多数资质属中的孩子,需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以就是勤奋与恒心。而这两种品质,不仅对成绩单有益,对终身都有益。作为读书郎,求学的时候不能全神贯注,反倒吐槽应试教育催毁了童年。其言善焉?
任性不羁的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是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的定律,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
可见,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建立在财大器粗上,更应该建立在勤奋努力上。而十年寒窗,不正是让孩子们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吗?
较之于宽进严出的西洋教育,个人认为严进宽出的国内教育毫不逊色。就如哈佛教授在讨论火种起源时所说,国外神话里的火不是偷来的,就是上帝赐予的。而华夏故事里的火却是劳动人民钻木取火得来的。其本质区别除了与自然斗争的勇气,更多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整个华夏民族,乃至孩子们应该具备的。
综上, 中国教育的恐慌并不单单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学生的心态问题。当然,其间亦不能排除部分授课老师为了称职和工资在教育轨道上的偏离。但作为家长,能稳住阵角,用足够的耐心去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打开教育的正确方式。
至于说孩子天赋不够需要各种补的家长,我只想说,我们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谈天赋,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态度,还轮不到上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