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上旬阳朔两日游的第二天上午,按计划骑行遇龙河,并把遇龙河上的遇龙桥作为一个主要的游访目标。
那日阴天,正值三九,骑行有点冻手。从宾馆出发,经十里画廊先到鉴山寺,7公里;再由鉴山寺往遇龙桥,沿遇龙河骑行,18公里;后由遇龙桥经321国道返回宾馆,12公里。到达遇龙桥时,是近上午十一点的样子。
遇龙桥位于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跨遇龙河,为明永乐十年(1412)所建,清同治九年(1870)新建桥上石栏杆,为无浆干砌单拱石桥。桥长59.39米,宽5米,高9米,净跨19.30米,是广西桥梁史上有名的古桥梁建筑。2000年7月,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保单位。
该桥东西走向,桥西头是桥背村,靠山。桥头设有停车场,场地边有几个人在烧柴烤火。尽管有点冷,桥下还有一人坐在水边垂钓。桥头立有文保牌。桥面不是平的,两头有台阶,因此不能通车,骑电动车也不行,这是一座行人桥。桥两边有护栏,不是现在常见的柱式栏杆,而是长方石块砌成,宽约30公分,犹如一道矮墙,从桥的一侧看,状如马头墙。桥粗拙古朴,依然十分坚固。
人站在桥上,桥下码头即遇龙桥码头竹筏成排,少有游客。此码头是新码头,修建于2008年4月。在下游不远的旧县码头,应是老码头。
桥东头是遇龙村,接321国道。靠这边桥上有几块碑刻:《抗战胜利碑》、《天作寨抗战记》、《修路碑记》,均为阳朔县文保单位。
村口可见一块牌子,上写“遇龙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遇龙河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一位书生赴京赶考途中遭遇水怪阻挠,幸得一位女子相助,飞到东海请来龙王和八仙驱除水怪。书生过河时,桥突然出现在河面,他在桥上邂逅了龙王之女,两人一见钟情,约定书生考中后归来娶她。书生考上任官后,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辞官回到安乐水,与龙王之女在安乐水畔过上了远离尘嚣、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个传说,读来感到有人为杜撰的痕迹。当然,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传说。实没想到,遇龙桥还跟爱情有关,那么也可以叫“爱情桥”。而且,它还符合我向往田园生活的理想,因此,见到遇龙桥不可谓不是一件庆幸的事。
遇龙村河边有一棵又粗又高的古树,名“重阳木”,别名红桐、水红木,为广西古树保护名木,标龄有300年。第一次认识。
再走回到桥西头,还发现有一尊半身塑像,此人为曹邺(816-875),字邺之,阳朔县人,原住白沙镇遇龙桥南侧曹家塘,后迁居县城。在阳朔县徐悲鸿故居北边,有曹邺旧居遗址。唐大中四年(850年)进士,为广西北部地区第一位进士,晚唐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塑像旁有数块曹邺诗刻。也难怪在这著名的遇龙桥头会修有曹邺的塑像。
由遇龙桥,让我想到恩波桥和跃鲤桥。
恩波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原富阳县)——郁达夫故乡富春江边,浙江省级文保单位。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圮(pǐ,毁坏。表明建于更早),重建后多次重修,为三孔石拱桥,横跨富春江支流苋浦江。长57米,宽6米,净跨49米,中孔跨度18.4米。桥面用条石铺设,两侧设望柱、栏板。
跃鲤桥位于惠州市永湖镇元岭村,横跨在麻溪河上,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为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8米,桥内跨径30米。桥跨高处两侧有惠州名士才子江逢辰题写的“跃鲤桥”石匾。
不妨把这三座古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三座桥都是石拱桥,都是省级文保单位。跃鲤桥和遇龙桥都是单孔,而恩波桥为三孔。
年代历史:恩波桥修于宋,历史超过1000年;遇龙桥修于明,有600多年;跃鲤桥修于清,130多年。
桥面:恩波桥和跃鲤桥桥面都是平的,微有弧度,没有台阶。在过去,是可以通车马的。而遇龙桥有台阶,则不能。
护栏:遇龙桥和恩波桥有护栏。遇龙桥护栏由方砖砌筑,如矮墙。恩波桥不仅砌有矮墙护栏,且在上面隔等距离修有望柱,望柱上雕刻石狮。跃鲤桥没有护栏,不过,通过桥面条石边遗存有石孔可见,以前可能也是有护栏的。
桥长和跨度:遇龙桥最长,跃鲤桥最短。然而,单孔净跨最长的桥,却是跃鲤桥。
由以上元素的区别,给它们排一个序:1.恩波桥;2.遇龙桥;3.跃鲤桥。跃鲤桥最年轻,但有当地文化名士题匾,而遇龙桥和恩波桥则没有桥匾。
如此排序是粗暴的。因为每一座古桥都承载着当地人们的生活及文化历史,并不能以单一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它们的价值大小。再说,全国石拱桥不要太多,而这三座石拱古桥,仅仅是我见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