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出生的源氏在河南顶城,当地有名的官宦地主家,他们世代耕读为生,袁家的二子都做到了二品,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是进士出身,打三战获胜,于是取名为凯,再加上他的姓,就取名为了袁世凯。袁世凯,七岁时随父赴济南,南京,北京等地领略了大城市的繁华,也跟着父亲熟悉了官场上的事故人情,袁世凯大大的开阔了眼界,并且袁世凯的家里人也很重视对袁世凯的教育。
袁世凯自幼聪明,袁氏是个大家族,人际关系复杂,袁世凯却能左右逢源,人情练达,但对八股文章总不得门,他的嗣父,袁宝庆也曾教他些自己的带兵心得。起初,袁世凯不想辜负父辈的期望,打算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可自视见多识广,可袁世凯却考了两次也没考上后决定弃文从武,依照父辈的门路袁世凯有两个比较好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袁保龄,现在正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李鸿章的幕僚,在天津那里;第二个选择是曾经与其嗣父订兄弟之好的淮军将领吴长庆,在山东,是淮军将领。所以,袁世凯到底去哪好呢?去天津还是登州呢?事后证明,袁世凯这个相册非常的正确!袁世凯是1881年五月到吴长庆的军中,在军营这个新环境,虽然有吴长庆的特殊关系,但是却没有世家子弟惯有的狂傲的习气,博得了上上下下的人的好感,并且赢得了干事精炼得利的称号。很快,他就被任命为了营务外帮办。1882年七月,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另一面吴长庆回国了,因为中法战争的失败又一步动摇了清廷的威望,1884年12月4日,因为日本人政变爆发,王宫被日军和开化派毁了,大臣也被处死,次日,开化派组成新政府,颁布的新政变,当晚因为事出的突然,袁世凯不知道发生了政变,新政府名单公布后,袁世凯才通过关系知道了政变的真相,清军将领开始了磋挽救局势的对策,此时,袁世凯该如何抉择呢?去请示清廷还是入宫戡乱呢,袁世凯怕贸然出动遭到日军,引起国际纠纷,虽没有能得到朝鲜国王的诏书,但袁世凯决定以政府大臣请求出兵救助,慨然自任,袁世凯说所有的事情都由他自己一人承担,不牵连诸位。最后,袁世凯将朝鲜国王救出,获得了大胜,此番赴朝鲜,袁世凯虽说独当一面,可没了军队做后盾,只能靠队友战场上的纵横,来维护清廷与朝鲜无疑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当时的朝鲜不仅国王王妃亲王之间相互争权,朝鲜政府的腐败内乱不休。而日本,俄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也纷纷介入勾心斗角,亲日派简直是一个烂摊子。
袁世凯走后的第四天,日本再次发动朝鲜宫延政变,强行建立亲日政府,同日,又攻占了中国驻朝鲜总理公署,又过了六天,日本的海军突袭了清军的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再后来则是中国惨败割地赔款。袁世凯12年的朝鲜时代随之结束,身份则变回了道员,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去浙江做个安稳太平的地方官。
这是袁世凯之前在朝鲜的岁月,后来他狼狈逃回了中国,是否意味着前面的努力浪费了呢?今后,袁世凯的出路又是什么呢?驻朝鲜这些年,袁世凯不仅通过朝鲜的政府的交往,在官场上也获得了丰厚的历炼,他逐渐的成熟了起来,包括权术的运用越来越熟练,而且外交人员的地位也是促使他常与西方列强交往,这些让他大开眼界,成为了当时少有的人才。也是得到于这种见识,使他以全新的目光来看待中国,认准了目标,那就是强军兴国,袁世凯开始积极做准备,先是查阅相关的书,用心学习,推理西方练兵的要点,而后进京游说主持朝政的重要。12月,袁世凯前往天津附近的小站正式督练新建击军,袁世凯练兵是仿德国的,并且他还聘请了十多个德国,日本,美国的教官,从步枪,大炮等等现代化的兵种武器装备曾枪爆到了军团,袁世凯编练军队非常的西方,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部队,他的军队非常有价值,各方都想要争抢,这也就给了袁世凯许多的光荣和荣耀,但也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甲午战争以来,康有为鼓励维新变法,强学会成立,袁世凯积极参加是发起人之一。戊戌变法时,袁世凯身为二品候补侍郎,并许以专折具奏之权。1898年9月18日,眼看着光绪不保变法就要被慈禧扼杀,维新派的几个核心人物在一起商议挽救方法,最终,康有为将目光看向了袁世凯的新军,以为可救上者,只此一人。袁世凯的军队有九万多人,并且任者直隶总督,于是他调兵入京,包围了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颇有侠气的谭嗣同夜访密谋之事和盘托出,朝颜分为了两派,一派要拥护变法;还有一派是维新派,反对变法。袁世凯就是维护变法的前者,维新派是热血青年,愿为理想不顾一切,此时,原在维新派和慈禧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9月20日下午,袁世凯乘火车返回天津,他很慌张,害怕维新派把他给揭发,出卖自己,于是袁世凯自己返回了朝堂,假装在那里痛哭,说自己悔恨万分,并招供出维新派,完全出卖了维新派,并且告密。而维新派却并没有揭发他,袁世凯的告密让事态逐渐的扩大,慈禧太后闻讯后大怒包括戊戌六君子,在内的大批维新派因此被捕被革,所有维新变法的成果尽遭毁弃,在这场政变中,维新派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英雄,而慈禧和荣禄也获得了实在的权利,后来被迫卷入其中的袁世凯是最惨的。此时,慈禧挑起的河阳的战争,袁世凯到底接受不接受呢?他不敢违背朝廷的圣旨,还有慈禧,虽然袁世凯的军队很厉害,但比起八国联军还是以卵击石,只能有覆亡的一种结果。另一面,因为慈禧,袁世凯送去了百万白银,赢得了慈禧的欢心。1901年11月,李鸿章签订了辛丑条约,43岁的慈禧选接替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与此同时,朝鲜在戊戌以来,朝野上下对于西方政治学问,不敢有一字涉及,三年后,忽而连发了三道变法。
上谕,要求大臣们参与的中西政要就如何改革各抒己见,此时,袁世凯该怎样做呢?是暂且观望还是积极变革呢?观望是当时很多大臣的选择,但不改革不足对列强应民心,所以袁世凯应当更加积极的改革,袁世凯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便开始变革,政治上不足四年变开办了各种工艺局,文化上废除了科举,开办的学堂起初有十万人均,袁世凯大幅度扩编军队吸了全国之财,北洋一区,练兵之用仅仅四年,总数达七万人的北洋六镇编练完成,所以袁世凯的改革是否就此止步呢?对于这些新政业绩,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是他就向英国学习,实行君主立宪,袁世凯去找了慈禧太后,请求设立资政院自己任富大城替皇行使职政,两边的大臣都不同意,都觉得袁世凯这样做是不对的,有一人甚至拿出了手枪怒吼他,于是,袁世凯离北洋经到了金狮做大官。1908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小皇帝上位有一人替小皇帝管职,也就是摄政王,而就是这么巧,这个摄政王就是当时拿手枪怒吼袁世凯的儿子,于是新帐旧账一起算,袁世凯也感觉到完了,袁世凯被贬回了老家,以腿脚不便的名义变成了佛系的人,开始作诗钓鱼。袁世凯的一生大起大落,后来坠落一直循环,袁世凯还有机会重启吗?此时,摄政王掌握最高的权利,外面的革命日渐活跃起义,暴动时有发生,他的北洋新军仍忠心于他,一旦有时机,随时可以上,1911年10月1日晚上,武昌新军一夜激战,占领了武昌革命党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朝廷很慌张,赶紧率北洋军,但是北洋军故意拖的行动缓慢,不听指挥,清廷只好又叫来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但是袁世凯嫌职位太小,以腿脚不便,足疾未痊,迟迟不肯动身启程,袁世凯该如何解决南方革命党呢?他别无办法,清朝只好妥协,把军权交给了袁世凯,南方各州纷纷独立,清朝只好解散皇族内阁,袁世凯出任国务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11月16日,新内阁组成,因此,清朝因为当时得不了民心,袁世凯要维持清朝的君主立宪,以保住自己现有的权势,何况,为汉人已受够了满人的欺骗,此时背叛大清,拥护共和为重建中国,于是民国便成立了,改叫了中华民国。另一方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改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人为约束袁世凯公布了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袁世凯感觉不对,以前在军队朝颜,不论干什么?除了慈禧太后,还有皇帝,谁都不敢说半个不字?现在已经当上了相当于皇帝的大总统已经是最大的光了,但是反而却没了以前的权威,不能像以前那样发话办事了,事事都要经过内阁和审议员副署,还不如下面一个省的都督自在呢,当时的国会常常因为浓厚的政党偏见和私人的重建和自己的冲突不断,以及以前许多不错的治国政策都无法实行,国师也渐渐的衰弱,他是否遵守约法下内阁国会等对自己的约束?这是个棘手的问题,袁世凯哭闹不已,1913年3月20日,刚刚被推选为内阁总理的宗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七月,孙中山非常的认定这是袁世凯弄的,但是这却不是袁世凯弄的,孙中山岁发动第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而这正中了袁世凯的下怀,袁世凯怕的是法律和选举,他一点也不怕武力,武力是他最擅长的。
孙中山打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不到两个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党死了一万多人,死的还都是革命党的精英,1914年一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五月正式推出《袁记约法》,把自己改为正式大总统,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又修改了总统选举法,五年一次选举改成了十年一次的选举,袁世凯认了十年的总统,一点也没限制,中央总算搞定了。
革命党被打跑后该怎样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洋将军习惯权力后进,渐渐不听政令, 连上解款也也渐渐含糊了起来,当时大清就是这样被他们抛弃而倒台的。现在革命党时期,没有多少军事实力的督抚,推上了手握重兵的北洋诸将,强枝弱干,变本加厉了,袁世凯甚至,货又有了晚唐潘镇割据的感觉,事已至此,袁世凯该如何挽救呢?他索性找一个地方自治或者重塑中央权威?为应对列强对中国的主权压力,国家显然应该是中央,就是最强大的,于是袁世凯开始推动一系列的变革,政区上虚省设道,推行文官政治,设立将帅团等等,但这些却少有效果。于是他又决定以古老的观念恢复帝制,1915年,袁世凯去祭天,君主立宪制,改名为中华帝国,后来大家都反对,纷纷开始造反,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但反派并不因此停止,所有人都等着袁世凯彻底倒台,内外交困之下,五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6月6日生命走向了尽头。根据袁世凯的遗嘱,他的三个儿子,一个也没有当上剧情人,临终前,袁世凯对许世昌说,他害了我,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让袁世凯称帝的那人,也就是他的儿子,之后,中国也就进入了军阀制,袁世凯的时代也就此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