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巨变看干部何为

       担当作为,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更是新时代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干部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直接关系到一方发展、群众福祉。西藏各族干部扎根边疆、默默奉献,推动高天厚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一曲奋斗与幸福的壮歌。

       深思熟虑是担当的前提。干部要想真正扛起责任,首先必须筑牢思想根基,常学常新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指南针”。要深研业务知识,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熟悉本职领域的政策法规,也要了解关联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前瞻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要坚持调研先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多问几个“是否”,是否契合实际、是否惠及群众、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坚决杜绝“想当然”决策和“形象工程”,确保每一项举措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迎难而上是担当的关键。真正的担当,体现在困难面前不绕道、挑战面前不退缩。干部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尤其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更要挺身而出、不讲条件。要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树立“马上办”的作风,定下来的事抓紧干、困难的事主动攻,学习领悟西藏“两路”精神,敢于到矛盾集中的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经历“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考验。年轻干部更要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在实战中锤炼本领、锻造铁肩,真正成为“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骨干力量。

       干在实处是担当的落脚点。干部的一切工作,都要朝着让人民过好日子发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包联走访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在出行、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善用通俗语言解释政策,善用数字技术提高效率,努力在化解纠纷、服务民生中体现温度与深度。更要自觉扛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主动作为、久久为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