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句话,你觉得这事三件事情,还是一件事情。
反正我觉得是一件事情,既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还是自己真爱的,还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如果少一个条件这件事情就难以持续的做下去。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呢?我先说一件我自己遇到的事情。
有一天邻居奶奶见到我,给我抱怨自己的孙子不好好学习,然后我们就认真的聊起来这件事情。
她似乎因为这件事情苦恼了很久,就一股脑的的说开了。什么儿子不管教育,媳妇儿不管教育孩子,他们作为爷爷奶奶管得太多了,儿子媳妇儿还有意见等等。
我问她,你教育孙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希望他有一个好的未来?她点头称是。
我又问,那么你的孩子教育孙子的目的是什么?跟你的方向是不是一致的?她又点头称是。
那么既然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是不是说大家是同盟,不是对立面。只不过是你们之间沟通的不到位,没有通气,大家教育孩子的方法、思路和标准不一样,也没有形成合力。
那么当前的问题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我们做未成年人要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达成共识。我们先从学习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做起来,学起来,从而让我们有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来教育引导孩子好好学习。
现在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书籍很多,大家一起买来读一读看一看,首先从关爱孩子的角度做起,逐步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不知道邻居奶奶后来是怎么做的?
但是我事后反思一下自己,之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有一点认识,无非就是这些年比较留意这件事的结果。在这个方面有了一点见识和积累,有了一点点成长和能力,那么在这个方面就可以帮助到别人,这也是对于社会做出的一点点贡献。
如果我有一个比较严谨的理论框架,系统的课程,正对性的方法,那么对这个身边有这些需求的家庭的价值就会更加巨大。
但是在今天我读到宫玉振老师的强调:高明是战略的眼光,精明是战术和执行层面的精准,二者缺一不可。光高明不精明,眼高手低,成不了事。光精明不高明,局部看得很清楚,但没有大局观,也成不了大事。
家庭教育这件事属于水磨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见到成效的。并且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大家的认识和情绪都不断变化,很难做成标准化的服务或者产品。除非是潜心研究,并在自己家孩子成长过程中进行验证,最后成文成册。
这是需要我投入一辈子的时间来认真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