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慎重对待父母的死亡,按时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我思】:
“慎终追远”,如果第一次读到,估计很难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解后就知道是对父母先祖的怀念。
01慎终
在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有居丧守孝之俗。居丧期间,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行房事;上层贵族出入不能走正门,上下不能走中阶;孝子应在父母墓旁搭棚而居。在棚内要求做到"言而不语"、"对而不答"、"不与人座";前三日不饮食,前七天内只能吃粥,七天后才能吃蔬菜水果,过"二七"14天后才能吃肉。居丧三年之内都不宜饮酒。三年期满,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后方能起灵除孝。
同样,之前提到过丁忧。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官居何职,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监察御史会提出弹劾,惩罚从处分到永不录用不等,最关键的是这个人会声名扫地。
当然,也有例外。一曰“夺情”。今天以武将举例,如果他正在前线作战,武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这才可以不还乡。在戏剧里可以看到,有的戏里武将穿半边白袍的,就表示他是戴孝上阵,那都是皇帝特殊的慰留,国家非要这个人不可。一曰“起复”。还乡守孝以后,丧服未满,皇帝下命特别起用,名为“起复”。起复的对象一种是退休以后再起用,一种是还乡守制的人起用。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其中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不像现在,丧事是办给活人看的,是一场死人的静默和活人的盛宴。
02追远
“追远”即追思先祖。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有些地区,清明节才是真正全家团圆的日子,就团圆而言,清明节的重要性甚至高过春节。我的大学在广州,周围同学中就有春节可以不回家,清明节必须回去的做法。
相比之下,我老家这边好像这块就比较淡漠了。太公、太婆辈——爷爷的爸妈——还能分得清,再往上就分不清楚了,有时甚至分不清楚里面躺的是哪位先辈。
关于“追远”,我还想到了《菊与刀》这本书中日本人的习俗。
受中华文化辐射影响,日本很多文化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又有一些区别。就追忆先祖而言,日本人家中也会放一个先祖的神龛(不知道表述是否准确)进行祭拜。但根据书中所言,日本人祭拜的都是近代的先祖,例如祭拜逝去的父母,远一点就是祖父祖母,再远就不再祭拜了。
相比之下,中国则将先祖作为家族传承的见证,追溯时间越长越好。就像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其实现在有些地方也还能看到),祠堂内放满牌位,即使没有,也会定期更新族谱。不管是满满的牌位,还是厚厚的族谱,都证明了一个家族的久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