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激发基层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既是党情民情的“亲历者”,也是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更是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者”。基层干部要情系基层,把群众事当家事、把老百姓当家人,用心用情用力做事情,在基层广阔舞台上当好“主角”、舞出精彩、实现价值。然而近年来,督查检查考核不断,且重复度高,各种通知、报表层出不穷,严重占据了基层干部用来联系群众的时间,成为基层严重的负担。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相关内容。发布会上提到,要给基层减负,落实党中央关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严格控制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

减负并不意味着基层干部的责任变小了,而是基层干部不用将时间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形式主义中。将基层干部的脚镣破开,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做事才会有动力有激情,将时间花到群众身上,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要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首先要从制度上深化改革,推动源头治理。一是要完善考核办法,不要“留痕主义”,要注重实效,让基层干部从留痕迹转变为重质量;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能够大胆放心的干,不畏手畏脚。二是干部们的思想认知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摒弃“不开会发文就是不重视”的陈旧观念和“工作刚部署就督查考核”的浮躁心态,切实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堤坝。三要建立健全基层权责清单,要明确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管住重复过多的检查考核,管住名目繁多的会议文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四要建立反馈机制,让基层干部时刻能够反馈,是否还有类似形式主义的问题,若有要及时处理好,防止问题反弹,让基层减负成为常态化,要时刻保持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此次又对乡村振兴的基层减负提出新要求,再次彰显了党中央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我们要坚定履行这一要求,持续推进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