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是有极少数开明的不重男轻女的父母。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算是根深蒂固的。比方说,八十年代流行的接班顶职,父母几乎都是让家中的男孩去接班顶职。因为这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
但那时候的农村,也有极少数开明的父母,让女儿去接班顶职的。
也可能是当时女儿的年龄符合条件,儿子的年龄不符合吧,或者是觉得儿子读书成绩好,将来可以读书出来。具体原因只有人家自己清楚。
我的堂姐就是顶她父亲的职去我们镇上的邮电局上班的。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家里学做了两年的缝纫,后来就顶她父亲的职去上班了。
堂姐姊妹两个,她下面是个比她小2岁的弟弟。那时候,她的弟弟还在读书,当时成绩还很好,可能家里认为他能考上大学的。
从此,我的堂姐就顶她父亲的职,成了吃国家粮的人了。找一个当时还在部队当兵长的很帅的军人结婚了,后来转业到了一个地级城市的某个单位,很多年后调到省会城市去了。
她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堂哥复读了两年后依旧没有考上大学,也就回到农村了。之后结婚生子,自己开店做小生意,生意不好,又去广州打工好多年。堂哥的父亲在堂哥结婚后不久就查出了癌症晚期,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堂姐顶她父亲的职,也知道自己的饭碗是父母给她的。所以,她对自己娘家的弟弟都是尽力帮扶,对自己的寡母更是孝敬了。
也可能是太偏向自己的娘家,引起了婆家的不满,时间久了,矛盾就多了,最后堂姐离婚了。他们有个儿子,当时还只有七八岁,跟着我堂姐。堂姐的前夫部队转业分在地方城市,很多年后又调到省会城市去了。混的不错,后来又结婚生了孩子。不过对跟堂姐生的这个儿子也是很关照的,帮着找工作,儿子结婚时,出钱买房提供生活上的资助。
岁月不饶人,弹指一挥间。堂姐退休已快十年了。一直没有再婚,现在跟着儿子帮着带孙子。算下来,堂姐的前夫也应该退休了吧。
人生匆匆忙忙几十年,爱恨情仇都成了过眼云烟。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