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读书笔记
洪武八年(1375)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但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
无论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的是,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在打垮刘基后,胡惟庸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但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却对胡惟庸的犯上行为无任何表示,这是很不寻常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解释朱元璋的这种不寻常的举动:欲擒故纵。当我们仔细地分析历史,就会发现,胡惟庸绝对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在一次出游中,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轮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没有通知司法部门就杀了马车夫。这件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明令胡惟庸向他解释这件事情。
胡惟庸赶到朱元璋处。朱元璋听完他的解释后说道:“杀人偿命。”
之后发生的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很多史料记载,是胡惟庸准备谋反,为人揭发,所以朱元璋动手解决了胡惟庸。然而也有一些史料记载,此事另有隐情,在我看来,后者可能更有可信度。
洪武十二年(1379)十月,占城国(今越南中部)派使节来南京进贡。但是胡惟庸没有将此事奏报给朱元璋知道,这应该可以算是严重的外交事件,朱元璋得知占城国使团抵达京城时,长期累积的怒火终于爆发,他严词训斥了应对此事负责的胡惟庸和汪广洋(时任左都御史)。
其实这个时候,胡惟庸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认错,谁没有个打瞌睡的时候呢。但他却和汪广洋把责任推给了礼部,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事。
朱元璋充分显示了他的创意性思维,并将之运用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他没有被胡惟庸牵着鼻子走,去查询到底是谁干了这件事,而是先处死了汪广洋,然后囚系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官员。
既然不是你就是他,那我把你们都抓起来一定是没错的。
刀已经架在胡惟庸的脖子上了,何时砍下只是个时间问题。
他并没有等太久。
涂节是胡惟庸的死党,他当时的职务是御史中丞,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官职。他在胡惟庸集团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发动舆论攻击政敌,拉帮结派图谋不轨,哪样都少不了他,胡惟庸一直把他看做自己的亲信。
然而这个亲信用自己的行为重新解释了死党这个词的含义——置你于死地的同党。
他眼见胡惟庸不行了,便把胡惟庸的阴谋上报给皇帝。朱元璋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他命令立刻处死胡惟庸、陈宁和胡党中的重要成员,并灭了胡惟庸的三族。然后他命令,深入调查还有谁参与此事,如果查证属实,一律处死!
于是名留青史的胡惟庸案件拉开了序幕。从洪武十三年(1380)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
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后仅一个月,就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取消了中书省的设置,安排机构分流人员。
朱元璋达到了他的目的,丞相这个让人讨厌的职位终于消失了,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对于他的王朝和他的子孙来说,这将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
皇帝是并不喜欢那些丞相的,他们都像朱元璋一样,十分想把这个职位取消,但问题在于,如果取消了这个职位,所有的事情就要自己干了。可是辛苦当上皇帝并不只是为了干活的,他们还要享受生活,自己并不是铁人三项赛的选手,没有那么强的精力,所以这个职位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朱元璋干皇帝为止。
吴晗先生统计过,从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九月二十一日,仅仅八天内,朱元璋收到了1666件公文,合计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看200份文件,处理400件事情。
这真是一个让人胆寒的数字。这也使得他很讨厌那些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表现了这一点,当时的户部尚书茹太素曾经上了一篇奏折给朱元璋,朱元璋让人读给他听,结果读到一半就用了将近三个钟头时间,都是什么三皇五帝、仁义道德之类,朱元璋当机立断,命令不要再读下去,数了下数字,已经有一万多字了。
朱元璋气极,命令马上传茹太素进见,让侍卫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
打完茹太素之后,朱元璋于洪武十年专门就上书建言的格式,颁布了一道诏书,明确要求建言必须简明扼要,并要求在开篇加内容摘要,以便节省时间。
可以看到,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事情还远不止这些。
事实证明,历史的辩证法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它搞出了一批名叫内阁大学士的人,这些人除了名字不是丞相外,其余的一切和丞相都没有什么区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权利甚至要大于前朝的任何丞相。
202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