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准备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厚厚的两本书,有很多要背要记的东西。30岁+的人,记忆力是明显不如以前了,整理总结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希望有所帮助。
遗忘曲线
德国的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音节的实验得出了遗忘曲线。
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之后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的24内小时内及时复习很重要。
记忆的基本过程
认知心理学中按信息保存的时间长短,以及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差别,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也称工作记忆)和 长时记忆。
- 瞬时记忆是1秒内对事物形象的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 看到事物形象后,当大脑意识或识别到它,信息就进入了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1分钟。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有5-9个单位。
- 对短时记忆的材料加以复述,识记的材料就有望进入长时记忆,以语义或形象的方式加以储存。长时记忆的储存空间几乎没有上限。
Barbara Oakley在《学习之道》中作了有趣的比喻:
工作记忆——只能一次扔四个球的杂耍演员;
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知识的仓库,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持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
技术控往往会把短期记忆类比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那长期记忆就是硬盘空间。
专家和新手的主要区别在于,专家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专业领域的知识在长期记忆中,要用的时候便可以提取出来。
杨志平在刻意练习的本质中总结了长期记忆的三个要点:
-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专家们能非常快递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加工策略。
- 提取结构或模式: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
-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都比新手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各种通路。
一些学习、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一下我在学习心理学课程时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
课前预习,通读课本。
这样上课时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培训课时很紧张,上社会心理学的浙大老师说在学校要上一个学期,我们却一天就要把课讲完。 -
听课时注重理解。
自己阅读时往往很多理解的是字面意思,老师讲解时会补充一些实际的案例,做出更详细的解释,听课时除了划重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 -
当天复习新知识
上完课用晚上的时间复习一遍,整理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的框架。
思维导图可以用软件比如xmind,或者手写。有研究结果表明,手写的笔记更助于记忆,因为手写时会大脑会对信息进一步加工,而打字时经常会不思考,逐字照抄。手写的缺点是速度较慢,不便与他人分享。
除了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框架,有些硬的知识点,比如时间,人名还是需要靠背。这时可以用卡片写下这些知识点,定期复习。可以用电子闪卡Anki, 每次复习时可以标出难度,软件会按遗忘曲线设好下次的复习时间。
背的时候可以简化词句,做口诀,做联想,还有空间记忆法之类的,个人都可以尝试看哪种对自己有效。关于记忆技巧的书和材料也很多。
工作了以后很少要考试,于是便没什么动力去记东西。虽然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查,但还是没有存在自己脑袋的好用,用起来有效率。知识储备多了,可以激发出更多好的创造性的想法。
祝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