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热潮刮起后,在我周围有些老师认为作业双减就是减少作业数量,减少作业时间。这种“一刀切”的简单执行做法扭曲了双减的本意,带有一定的偏激性,未能达到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双减”政策下在确保量少质优的要求下,我们历史教师该何去何从设计作业呢?
我认为:
一、转变思想,准确定位。
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深刻转变与思考,正确认识双减政策下历史作业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多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为原则,多设计出对学生发展有价值、能力有提升的作业。
二、了解学情,积极引导。
历史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恰当学情设计作业。
如: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兴趣浓、积极性高,但缺乏史料阅读能力。我在讲春秋战国时期时,让他们搜集各时期的成语典故并能完整讲述,讲完后要加上对此故事的感想。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但视野窄、知识面匮乏。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我推荐他们观看《觉醒年代》中的相关剧情,并要他们写出自己观看后的点滴感悟,时间为一周,这样确保时间足,认识深刻等。
通过把握学情,我设计出恰当的作业后并积极引导下他们去完成。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历史不是一门冰冷的只知记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有生活温度的学科。
三、作业分层,形式多样。
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设计作业时应注意作业分层,如:搜集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典故,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搜集春秋战国各个时期成语典故的名称。第二层次:不仅搜集故事并能完整地讲述。第三层:在讲述完整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感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能完成,人人有收获。
在作业形式和内容上,我也尽量设计的灵活多样。如让学生观看影视剧写感想、观看小视频写感想、绘制课时或单元知识树、制作节日手抄报、绘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等简单示意图、制作历史名人卡片、编演历史小话剧、编写歌谣顺口溜、从自己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节假日去观看历史遗址等等。让作业起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并延伸课外,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平台展示,严格落实。
布置的作业不能成为一句空口号,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以督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学生能力,拓宽学生视野,让落实在历史作业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真正的服务学生的成长需要。
“双减”下历史作业,不是更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去浸润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真正提升,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提高。让作业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学史启智、学史增智、学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