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作业负担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优化作业形式。传统作业设计以书面为主,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要把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密切结合起来。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作业如下:4/7指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份,选择了其中的()份;4/9指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份,选择了其中的()份;如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分,先取走其中2份,取走的用分数表示为(),还剩下3份,占蛋糕总数的();请你数一数你所住的小区一共有多少栋楼,你住的那栋楼在小区总楼数的几分之几?你所住的楼一共有多少户,有人居住的户数占总户数的几分之几?请结合这两个分数谈一谈你对单位1的理解。教师设计的这三项作业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作业。特别是实践作业别出心裁。让学生属小区一共有多少栋楼以及每一栋楼有多少住户,而后得出一个分数,本质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单位1指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数字1。在分数的学习中,对单位1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准确认识单位1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本部分知识。
二、作业设计与学生层次相结合
分层作业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层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课堂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学习基础牢固,第二层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甚至存在个别后进生。对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密切结合学生层次。
例如,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中,对第一层次学生,教师设置作业如下:4/9+5/11;9/11-3/7;14/19-5/17;商场一共购入100台冰箱,第一个促销节卖出27台,第二个促销节卖出了35台,但在卖出之后有5台被退货,第三次促销节比第一次促销多卖了1/10。请问第三次促销和第二次促销相差几分之几?对第二层次学生,教师设计作业如下:2/3+1/2;5/8-1/4;1/3-1/6;老师把一个西瓜作为奖品分给四名获奖同学。获得特等奖的学生得到了整个西瓜的3/10,获一等奖的学生得到了整个西瓜的1/4,获二等奖的学生得到了整个西瓜的6/25,请问最后一名同学获得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项课后作业与学生层次情况相符合。第一层次学生学习基础牢固,所以课后作业中的计算量更大,思维分析复杂程度更高。第二层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考虑到其中有学困生,所以课后作业的计算量相对较小,应用题的分析难度也相对较低。
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明确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是一句空谈,而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分层作业设计更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自行设计课后作业,而后彼此交换作业完成。
例如,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结束后,教师建议同层次学生之间自行设计作业,而后将作业汇总起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作业完成。在发出这一倡议后,学生们开动脑筋,也设计出了一些非常优质的题目。例如,某位学生出题“10名运动员要在发令枪响起后共同奔向终点争夺一件奖品,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你该如何安排这10名运动员的位置?如果是20名运动员、30名运动员,你又该如何安排位置?”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圆的概念和性质,圆的半径是相等的,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只需要让这10名运动员站成一个圆形,把奖品终点设置在圆心处即可。如果是20名运动员或更多运动员也只需要把圆扩大一些即可。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很简单,但非常开动脑筋。由此可知,教师在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设计题目,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开动脑筋,提出巧妙的构思和创意创造了机会。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教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业减负不仅要控制数量,更要提升质量。对此,教师可采取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密切结合,将作业设计与学生层次情况相结合,同时坚决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作业质量。作业设计方面,很多教师往往过多依赖教科书和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忽略了课程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分层设计,是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潮流,也是适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