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本书内容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好处
批判性思维才会解放你的身心,让你有能力监控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使自身有能力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找到具备可行性的最佳决断
批判性思维三个维度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
好处
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绵式思维相对而言比较被动,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而是来得既轻松又快捷,特别是当你看到的材料被组织得井井有条而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最有成效
劣势
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
淘金式思维
积极主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可以效法的模式,使他们想要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有多大价值时可以借鉴
淘金式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参与,即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演说者和听众之间展开的对话
批判性思维
作用和目的
①捍卫自己的信念;
②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两种形式
弱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
强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
批判性思考者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目标
不断追求更好的结论、更好的信念,以及更好的决定
主要价值观
自主决断
好奇心
谦恭有礼
发自内心地尊重严密的论证
“操纵型论证”
任何下决心死抱自己的结论不放手的人,都有可能找到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意思就是说这种论证方式经过事先挑选,以便达成某个特定结论。
02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减速带”
①只要你放慢速度,它们就可以克服,
②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就放在那里,
③虽然你注意到它们,它们照样还是会干扰你前行的速度。
思考快与慢
快
可以节省很多精力,使我们无须对自身的认识做大量分析和评估的工作
慢
就是使用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说过的话
影响我们判断的一些思维习惯
刻板印象
好处
因为一旦事情确实如此,它们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坏处
失去强势批判思维所需的开放、包容的精神,从而便难以用开放的态度去接触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
晕轮效应
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信念固着
我们已经拥有无数的社会经历,这些经历已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种梦想,引导我们的所见所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文化传统,促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
一句话,我们总是带着各种观点“上路”。
可得性启发
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近因效应
我们思维基础的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我们最新看到的那部分信息
答非所问
自我中心
是指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
我们总觉得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世界围着它们转,或者说至少应该围着它们转才好
知识的诅咒
如果我们不具备现在所知道的知识,那我们根本就说不清这知识到底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一厢情愿
奇迹式思维
有些事情,在科学还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时,人们就会依赖奇迹来解释它们的来龙去脉,或是设法用奇迹来控制科学无法掌控的事物。
我们太“需要”将特定的结论变成现实,因为我们都属于某一类人,当特定的结论变成现实时,我们会活得好受些。
03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证的三大基石
论题
结论
理由的各种技巧
论题
论题的定义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原动力。
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是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规定性论题是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结论
结论的定义
所谓结论,即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如何找准结论?
问问论题是什么
寻找指示词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04 理由是什么
理由的定义
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或根据。
理由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在你找到支撑结论的各种理由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理由是什么
论证本身有几个特点
论证必有其目的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如何更好表达自己观点
得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
找到涵盖该论题的主要刊物
帮助对方确定你的理由
05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歧义是指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可能存在多重含义的现象。
一个词或短语越是抽象,人们就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解读。
歧义、语境、感情色彩
无论是表达还是在分析对方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关键词以及确定那些模棱两可的词汇在当时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结合对方的语气等感情色彩,让所接收信息更准确。
06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假设
假设定义
所谓假设,就是一个信念,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外在的论证。
假设具有下面这些特征
1. 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情况下如此);
2.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 对决定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4.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到哪儿去找假设
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倾向。
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提示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忠诚vs. 诚实
竞争vs. 合作
媒体自由vs. 国家安全
秩序vs. 言论自由
理性vs. 冲动
描述性假设
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而规定性假设或者说价值观假设,你应该还记得,是指对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信念。
07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论证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他的结论。
如何寻找谬误
几种谬误形式
滑坡谬误
一旦我们让人根据一个案例的优点去采取行动,那么他在类似案例中采取相应行动,我们就再也无法阻止。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我们不应去支持针对甲问题的解决方案,除非它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如果一个立论者通过陈述仅仅两种选择来过度简化一个论题,他所犯的这种错误就叫作“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事实断言
什么是事实断言
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论证,都包含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以及将来是什么样的信念,立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信念当成“事实”加以接受。
这些信念可能是结论,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设,我们可以把这些信念称为“事实断言”(factual claims)。
事实断言的形式
a描述性的结论;
b用来证实描述性或规定性结论的理由;
c描述性的假设
证据的来源
证据来源
(1)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
(2)当这个断言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3)当这个断言有坚实的证据合理加以支撑
主要的证据类型
• 直觉
• 个人经历
• 典型案例
• 当事人证言
• 权威或专家意见
• 个人观察
• 研究结果
• 类比
孤立断言
“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支撑?”如果需要证据而又没有看到证据,那么这个断言就是“孤立断言”
意指一个没有用任何方式支持的断言
09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三种常见的证据
个人观察
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
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经历的侧面,都是和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那些侧面
研究报告
科学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它追求的信息是以公开证实过的数据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数据是在一定条件下获取的,其他有资格的人根据同样的条件,可以展开类似的观察并获得同样的结果
可控性——就是说,可以使用特别的程序来减少观察和研究成果诠释中出现的错误。
语言的精确性,科学方法则力图在语言运用上做到精确和前后一致。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的优缺点
类比
类比定义
如果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悉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未知特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就叫作类比论证
如何评价一个类比的质量
(1)两个作比较的事物之间相同和不同的方式。
(2)相同点和不同点之间的相关性。
10 有没有替代原因
有没有什么替代原因?
所谓替代原因,即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多种视角可作为寻找替代原因的指导
当我们试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不同的视角或观点往往会影响我们选择加以考虑的原因。
我们熟悉的视角越多,在找到可能的替代原因方面就越有创造力
海绵式思维相对而言比较被动,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而是来得既轻松又快捷,特别是当你看到的材料被组织得井井有条而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最有成效
劣势
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
淘金式思维
积极主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可以效法的模式,使他们想要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有多大价值时可以借鉴
淘金式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参与,即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演说者和听众之间展开的对话
我们熟悉的视角越多,在找到可能的替代原因方面就越有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才会解放你的身心,让你有能力监控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使自身有能力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找到具备可行性的最佳决断
本书导图
后记总结与感悟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阅读无疑是最具性价比提升这种能力的捷径。
把书读薄、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是素材一直是我坚持阅读的目的,阅读这本书也不例外。
整本书的脉络很明显:作者先是提出批判性思维的优势与作用,然后指出批判性思维习惯养成的困难,先是抛出一个大的论题,并找到支撑其观点的论据,然后再层层分解,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摊开给读者看到。
读完整本书,我学到了,要想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要找到清晰的论点,然后就是支撑其论点的各种依据,还要考虑这些依据有无歧义,以及在所有情况下还是在局部情况下才能证实所要表达的论点?
无论是听别人讲还是自己表达,首先要找到并找准论题、论点、论据。更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剖析一个问题,无论是已证实的结论还是待证实的,只要遇到都要冷静分析、不做拿来主义的盲从者。
好习惯很难养成,不然这世上到处都是成功者了。成功的高峰固然难以攀登,但是做一个批判性思维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这方面的习惯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愿我们都能做自己生命中的强者,用批判性思维这把利刃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