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教学的策略

      有感情的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学生朗读时只能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所谓的朗读技巧上下工夫,朗读时装腔作势,浮于表面,充其量只能算是表演性的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读,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当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排斥朗读技巧。相反,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使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但朗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加强情感的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一种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没必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也没必要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