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课堂无处不在、永不停歇、包罗万象涵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家庭的生活亦是如此,是教养孩子重要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每一天的家庭生活都在影响孩子的生活,对于孩子的回应所做的每一个行动都在教导他们,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要积极主动
不要被动的教导,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出现问题以后才去教训,一直都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这是被动的教导。没有什么比积极主动的教导更有果效。
在还没有犯错误之前就要为其打下牢固的根基。
当然所有的事情不一定会按着所做的计划发展,会出现许多的意外状况。但这些意外情况只有在提前做好工作之后,才会容易应对这些突发状况,不然就会手忙脚乱。
不要抱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心态,而是要努力的锻炼增强抵抗力,才是王道。教导亦是如此,不能一味的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导他们,使他们自身增强,智慧增长,方向坚定,耐力增加,以不变应万变。
确定正确的目标
不断反思自己教导的目标是什么?是养活他们就行,能够挣钱就行,只要过得去就行,不同的目标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要不断的审视自己的目标,是建立在内在品格的基础上,还是外在的教育(看的过去就行)。
如果只注重外在的教育,你将会为他操一辈子的心,跟在他的后面为他解决问题。但若是注重内在品格的教育,那他就会在社会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必须发声
教育重要的环节不是单纯的依靠学校以及外在的环境,而是父母必须要发声,父母要尽到责任,不能够缺席。
发声的同时不能一味的指责与教训,一味照搬一些模式,这样只会看到不好的果效,不会产生什么,只会留下空洞的回响而已。
而是要自己吸收以后,在生活中一步步用爱心去教导,从而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接受教导,不断的克服自身缺点,不断的在生活中践行好的品格。
要记住父母的地位在孩子的心中是不容忽视的,父母说的话是极具分量的,那么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发声。
一次在车上,有一位家长再说一次小孩的班主任给他打电话讲孩子的成绩下降了,需要他到学校协助一下。家长不以为然的说到,下降了你找我有什么用,是你在教孩子,又不是我在教。他沾沾自喜的说到老师真烦人,从哪以后老师就再也没有给他打过电话。这是好事吗?
要去塑造
教育孩子不是让他们吃喝长大就行,不只是照看他们,而是要塑造他们。塑造是随时随地进行,不是只在犯错误的时候才进行的。如果只是在犯错误的时候才去管教,孩子只有惧怕刑罚,而拒绝教导。
塑造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所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塑造的工具,让其在安全的情况下,那些错误的观念被改变。在塑造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更加容易接受管教,否则管教会成为叛逆的种子,慢慢的生根发芽。
生活就是教育的课堂,在这大课堂中父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