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行结束了,直到踏上归程,坐到动车上的那一刻,才真正放松下来,小憩,喝茶,翻了多半本看云的书,任思绪飘游,这两天的碎片纷纷浮至脑海,逐渐清晰,且记下为念。
【读 课】
原本有早前备好的现成课,轻松上阵即可,可还是决定重新备这篇《记承天寺夜游》,只是因为喜欢,喜欢苏轼,喜欢这份“闲人情致”,备课时几经琢磨,定下了由“月”及“人”的整体思路,效果嘛,个人满意度勉强七成。因文言文自认拿手,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几乎快上够一遍,观摩过于永正老师、王崧舟老师等名师的课例,也专门研读过王荣生先生关于文言文的著作,颇有几分心得,这次之所以不够得心应手,应该是缺乏“对象意识”,预设的对象是自己的熟悉的学生,而忽略了远方的这些陌生的孩子们。
讲座也是同样问题,只想着,关于日有所诵的讲座已听了好几遍,那些重复的名篇像《瓜娃娃》不能再讲了,太简单的也不需要再讲,要换一批没有讲过的稍微有点难度的文本,不同文本的概念、特点、分类也得讲一讲……结果呢,怕超时语速很快,课例分析也没平时生动,并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事实是,这里的老师们之前根本没听过《日有所诵》讲座,基本的范式还没掌握,这样一来便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如果先了解清楚再准备,是不是会更好呢?还记得三年前在南京,孔老师倩老师说过的“对象意识”,对方在哪里,你在哪里,该以怎样的方式去链接,如今再想,句句箴言。
研讨部分按照低中高三组分别研讨了童谣《走路》、《飞鸟集》、《子猷访戴》,老师代表上台演示,应该提前准备好篇目,评价的时候针对不同文本的教学范式详细些会更好。
晶霞老师的图画书讲座非常清晰,以《田鼠阿佛》《失落的一角》为例讲述图画书的解读、讲述技巧,尤其是关键画面停留、小物件等生动有趣,随后分组研讨了《我的幸运的一天》《等爸爸回家》,点评起来头头是道,气场十足。(《等爸爸回家》故事感人,画面唯美,没忍住泪湿眼眶。)
莉莉老师的课大开大合,很有大将风度,整本书《水妖喀咯莎》交流课,从回顾梳理——话题探讨(回忆温暖的、揪心的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喀喀莎、 土豆)——指向主题(英雄故事)——拓展延伸,最后补充这本书还可以怎么读,方法多样,令人受益。
第一次近距离听莉莉老师的课,听到动人处热泪盈眶,我想,交流课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知不觉间方法渗透,思想启蒙,如静水深流无声。(因为要赶车,讲座没有听完,好遗憾。)
老师们的研讨课初初入门,那投入的样子已然感染了我们,虽然还存在些问题,但“十分功德,上路十之八九”,相信在热爱阅读的夏校长的支持下,在亲近母语的指导下,在彭慧曾斐的引领下,只要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调整,都会越来越好的。
【读 人】
话不多的董老师和话很多的学龙老师还有小韩,都是温暖可爱的人;和莉莉姐的讨论,她总能精辟得一语中的,瞬间点亮我,让我如有所悟,还分享《城南旧事》的课例给我;晶霞大大咧咧的性子下有一颗柔软的心,闲聊中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豁达,对奶奶的深情。临走前直接给我她自己讲过的诵读讲座,比较一下,果然她的更加清晰,更适合刚接触到的老师们。还有彭慧的直率大方,曾斐的深刻体贴,看到他们闪闪发光的样子就觉得万物美好,心情舒畅,真是一段愉快的旅程,一次美好的相遇,所以,才要记录下来呀。
【 读 己】
过去的两年,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于我,都有波折,在经历了种种不稳定的情绪之后,最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的自己慢慢学会和自己和解,让心情平静下来。近一年读的最多的是心理学方面的书,已尝试主动调适,接纳自己。这趟江西之行让我更加有信心面对往后,知道还有不足,就继续学起来实践起来,便如当时所言,初心始终,无畏西东。(昨晚听了付海亮等老师们的直播,很受益。)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只有你自己
你笑起来的样子很美
你始终葆有正直与纯真
爱你的人你爱的人都在身边,在心里
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东西
亲爱的,你很珍贵。
亲爱的,阳光洒在被子上
三朵橘红色的玫瑰开在教室的讲台
路旁的迎春花低头含笑 或伸手招摇
春天的脚步近了 近了
弯弯的月儿荡在树梢
晚上的风很轻柔
你的心柔软得像一条小溪
亲爱的
你很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