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写的,那时候什么都不管,总是一天到晚地写字,然后把写得好的字收藏起来,像宝贝一样。还计划写一辈子,走自己的路线,不高兴考研,也不高兴临帖,原因是什么帖都看不上眼,兰亭序嫌太柔,阴符经嫌太僵,千字文也觉灵气不足。担心自己临了帖以后被同化了。现在才知道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只要自己足够灵活,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养料,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很多所谓的技巧,其实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出来,那时候根本没有所谓技巧的概念,只是顺手。其次就是每个写得好的字都是不可复制的,如果能复制出来,也会少了点活气,就是需要当下刹那的涌现,你都不知道究竟是从哪里出来的,总之可遇不可求。这里面有机会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依赖能力的积累以及专注,在某一瞬间,可以爆发灵感。
不过最终是作废了,现在不打算把书法作为重心了,更偏向于写作。书法对专注度要求更高,需要进入很凝聚且放松的状态才能迸发灵感,另外毛笔太难找了,有一次连续买了十支都不合心意,很多笔的毛是死的,活的毛可以传达人的心意,死的毛耗尽人的感情。一段时间不写,再下笔就看见无比丑陋的样貌,仿佛笔下的字就像自己的脸,于是就更不想写了。庆幸还留下一些之前的遗稿,纪念曾经心怀梦想热诚以赴的自己,那是一片净土。
写书法最好的状态是内在饱满且宁静的时候,应该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这样的吧,如果把人作为艺术品,也应该这样吧,宁静且饱满。但是又有几人能够在环境动荡的时候保持初心,迎面现实已然焦头烂额。书法是太高贵了,写作相对平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归根到底还是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