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行为是被家庭塑造出来的,确切的说是被家庭的规条塑造出来的。
你是不是总感觉身不由己,想做什么却又动不了,不是你没有选择,而是被有形或无形的规条束缚住了。
01
规条为我们的价值服务,也会形成我们的信念。
十八岁以前,原生家庭是我们学习自己和这个世界如何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者是不能做什么。
探索一下在我们的原生家庭都有那些规条,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规条是显性的,父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有些规条是隐形的,它通过限制你、责骂你而形成。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上级领导不公平对待的事情,你会去表达还是内心愤怒却不敢说呢?
如果在家庭里可以自由表达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表达他的意见和想法,而在家里被限制,被要求听话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面临这种情况可能说不出口。
当你自己的情绪十分悲伤,却压抑自己的情绪哭不出来。你是不是从小被教育要坚强,不应该掉眼泪,所以我们长大后很少哭,尤其是男孩子从小被要求不能哭。
有些人做事情偏执的想要做到每一件事情都近乎完美,他对自己有要求,也对别人有这样的要求。也许是小时候我们做事情做不好,父母就会训斥我们,会生气,所以我们做事情都要坚持去做到完美。
从小到大,父母给我们的很多规条都穿着隐形的外衣,但是却不知不觉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也许会用惩罚指责生气的方式传给我们。
我们可以探索原生家庭里还有什么规条?可以把它写下来。
比如:
你不能自己去河边玩。
挣钱不容易,你应该节俭,能省则省。
不能调皮捣蛋,不能偷奸耍滑。
外面不安全,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
女孩子应该听话懂事。
......
一开始是父母给我们说,慢慢的内化成了我们自己给自己说,这些规条从原生家庭习得,像一个个紧箍咒一样对我们捆绑着。
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验是,如果不遵守,会被父母批评、责骂,我们就会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爱,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02
保护我们的也限制了我们
这些规条存在之初为了家长保护孩子的安全,或者也是家长从上一辈那里传承下来再传给我们。
它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护了孩子的成长,但是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这些规条强制的信息依然没有被拿掉。
当我们可以拥有自由生活的时候,它就成为了我们的阻碍,特别是一些隐性的规条,谁都不说,我们却默默的潜规则遵守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规条很好的保护了我们,同时也有一些规条捆绑着我们,束缚着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只有一个选择,让我们没有更多的空间和弹性,不能更好的做自己,感觉被束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又会将这些规条投射给了身边的人,特别是投射给孩子,伴侣,或者是朋友、同事、上级领导等等。
比如:你从小被要求行为要规规矩矩的,你也会要求孩子也是这样。你一直被灌输要节约,不舍得花钱,你也会要求孩子这样,对伴侣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很是生气。
比如:你一直被要求女孩子穿衣服要保守一点,你看到穿着自由开放的女孩就会有评判。其实你内心可能也渴望自由自在。
父母一直是公务员或其他工作稳定的家庭,孩子多半也会进政府或企业上班,工资收入稳定。父母做生意的家庭,孩子多半会想着创业,更加灵活。
我们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原来保护我们的也限制了我们。
03
好的我们留下,束缚我们的把它解开。
我们的性格、情绪、爱好,很多特质都会是从原生家庭里传承下来,甚至是疾病(遗传疾病)。
这些规条背后是父母的爱,在他们当时的认知这样对我们最好,最能保护我们。只不过小时候那条非常漂亮的裙子我们不可能穿上一样,那时候保护我们的现在对于我们可能是束缚。
每个人都渴望做自己,我们要把束缚我们的规条转化松绑。
写下你的规条,把应该换成尽量,把必须换成可以,比如你应该听话懂事,你做什么事必须要做好,换成你尽量听话懂事,你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然后找一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大声地读出来。
当我们越顺畅越大声的读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内在会更加的有力量,更加的自信。
如果规条对我们有用,我们可以继续留下来支持我们,甚至传承下去,这就是好得家风、家训。
如果我们觉得它们已经限制我们,束缚我不能更好更自由的生活,我们就把它松动,然后解绑。
当你开始松绑那些限制性的规条的时候,你会更加的灵活,更加的有选择性,你内心更加的自信,从容,更加的笃定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