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知识不懂,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于人,于是就加入各种知识学习平台,听着各类知识。然而我最近发现接触各种知识后,自己很累,突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擅长,自信心大大降低。自己就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穿梭于各种知识海洋中。
我开始思考,有些知识确实很好,但是对我真的有用吗?我真的一定需要学习吗?如果我想学一门知识,我真的需要把该学科相关的书籍都读一篇还是只读几个经典的书籍就足够了呢?在知识学习中,是应该泛读还是精读呢?精读几本书然后吃透它是否比把所有书都泛读一遍更好呢?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对自己总结如下:
1、读了大量书籍,可是记住的知识却不多。也就是没有做到知识内化,而是片面追求学习量。
2、知识学习中,没有针对自己的目标深入学习。在躁动的大环境下,我们就犹如小猫钓鱼一样,鱼想要,蜻蜓,蝴蝶也想抓,最后一个也没学精。在四月的时候,当时我想训练公众演说,可在学公众演说的过程中又接触了沟通类的书籍,于是我要学沟通。导致几件事情都想做,最后发现时间不够,而且没有一门学精了,都是学学停停,未做到先集中火力攻打一处。
3、让自己疲于应战。由于想学的东西太多,而每天的时间又有限,所有总感觉时间不够,任务完不成。这样的结局就是自己每天身心疲惫,充满了失落感。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学习呢?
学习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时要有针对性,一次只学习一个专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学习目标很容易被外界诱惑,以致偏航。很多知识传播者都说他们知识是重要的,你必须了解或掌握。作为读者,我为了不与时代脱节,不被别人超越,于是不断的往自己待学知识库里添加知识。长期下来,沉甸甸的学习压力,让我们生活越来越累。
这让我想起教育界这些年提倡的给孩子学习减负,别让孩子被学习压力压垮了。仔细思考下,我们是否正在重复孩子们的经历呢?学习新知识固然没错,但如果盲目大量学习,这样学的知识用不到,就很容易忘记。换句话说更是浪费时间。
知识应该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知识。我们应该带着目标去学习,学习知识首先必须能有助于我们达成目标。只有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再接触其它知识。
与其广泛阅读,不如静下来好好精读几本经典,并不断把知识用于实践,不能为学而学。
201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