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豆汁是中国十大黑暗料理之一,那种奇特的味道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孩子对这种东西充满了好奇!
到了北京,孩子就问我:“妈妈,豆汁是不是豆浆?”
“不是啊!豆汁和豆浆完全不一样。你想喝吗?”
“那你喝过豆汁吗?好不好喝啊妈妈?”
我看了一眼目光清澈的小家伙,说“好多年前喝过,我觉得很难喝。但是老北京人认为很好喝。要不买一份你尝尝?”
“还是算了吧!妈妈。我怕万一不好喝,我受不了怎么办?”
“没关系啊!凡事尝试一下,比谁说的都强。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也许你觉得不是很难喝呢?”我鼓励她。
“千万别买,我不想尝试。”孩子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好,不买,不尝!”
第二天,我们要吃早饭的时候,孩子又问了:“妈妈,你说豆汁是不是真的很难喝?”呦?小家伙还念念不忘呢!可是我要给她买的时候,她又拒绝了。看来,她是想尝试又不太敢。于是,我偷偷的恶补了一下豆汁的历史。第三天早上,趁着她还在酣睡,我就去买了豆汁和豆浆,还有豆汁最佳搭档焦圈,豌豆糕,艾窝窝,驴打滚等等。等孩子一觉醒来,发现了这堆小吃,她笑的非常开心。
“妈妈,这灰不溜秋的东西是什么?你该不会真买了豆汁吧?”她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对,这就是豆汁。”我点头微笑。
“怎么是这么个颜色啊?”孩子急切的问。
我说:“对呀,它是绿豆做的”
孩子深深地闻了闻,“妈呀,这是个什么难以描述的味道啊?”
我看着她稚嫩的脸庞觉得她可爱极了。“那是因为豆汁的制作工艺必须经过发酵啊!就像你吃过的纳豆也要经过发酵一样啊!”
“噢!”她好像恍然大悟一样点点头。
“快尝尝!”我期待的看着她。
她端起了碗,吹了吹气,慢慢地小抿了一口。瞬间她放下碗,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皱在了一起。“这是什么鬼搐的味道啊?真受不了。”
“是不是像泔水的味道或者说馊了的刷锅水味?”我偷偷的忍住笑。
“差不多。”小家伙皱着眉头说道。
“第一口的确让人接受不了,又酸又馊的。第二口就会好很多,第三口就能品出它的好来了。”
“妈妈,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啊?”小家伙表示怀疑。
我揣着明白装糊涂,“老北京人是这么说的啊!我觉得这个过程就像你第一次喝酸奶,第一次吃榴莲,第一次吃臭豆腐一样,多尝几次就好了。”
“妈妈,您来,您来!”孩子把碗端给了我。
我假装若无其事的喝了一口,心想着在孩子面前不能掉价,无奈五官不听使唤的出卖了我。“哈哈哈哈哈哈!”孩子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我俩忍不住笑作了一团。
“虽然我们接受不了豆汁的味道,但这是老北京人的心头好。这豆汁啊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在民间流传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成为宫廷御膳。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素和糖,祛暑清热,祛毒除燥,解油腻健脾胃,皇上皇后有时也喝。富者不嫌之卑微,穷者不觉之价高。你知道中国当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吧?还有一位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汪曾祺,他俩号称文学界的吃货担当,曾因它“隔空互怼”呢
——
梁实秋说: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己……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儿的。
却被南方的汪曾祺霸气怼回:呵,再来一碗!
我实在佩服汪曾祺先生,作为南京高邮人士,面对豆汁儿临危不惧,端碗喝光,当真不负文人“吃货”之盛名。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
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这段选自汪曾祺《豆汁儿》
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我俩鼓足勇气又喝了好几口,终归修行的道行不够,最终放弃了这碗泛着酸馊之味颜色灰不溜秋的豆汁。
老北京豆汁成了我们娘俩的欢乐多!